顶住压力、稳中有进 中国4月经济“成绩单” 出炉
发布时间: 1747739546911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7739546911

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4月份中国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如何?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和前景?在中国国新办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顶住外部压力  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新华社19日报道,4月份,尽管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态势。

付凌晖说:“4月份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各方面积极应变、主动作为,国民经济应变克难稳定运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

尽管4月份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中国经济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与中国国内市场联系紧密的市场销售和服务业继续稳中有升,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货物出口和工业生产也总体稳定。

付凌晖指出,中国投资潜力依然巨大。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产业升级发展空间广阔,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加快落实,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潜藏巨大投资潜力,社会民生领域也还有较大投资需求。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各方面聚力攻坚、积极应变,创新动能继续成长,经济持续回升具有较多有利条件。”付凌晖说。

外贸韧性十足  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增3.9%

北京《人民日报》19日报道,4月份经济数据,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外贸的强大实力和十足韧性。

这得益于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大,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高铁、核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水平领先世界。

也得益于加大外贸多元化发展、“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出口策略——1至4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长3.9%,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事实充分证明,尽管国际环境急剧变化、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前不久,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下一步,双方还将继续进行磋商谈判,为下一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分歧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投资信心增强  中国4月跨境资金总体呈净流入

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19日发布数据显示,按美元计值,2025年4月,银行结汇2139亿美元,售汇2182亿美元。1至4月,银行累计结汇7429亿美元,累计售汇8048亿美元。当天,中国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表示,中国4月跨境资金总体呈现净流入。

李斌指出,4月,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73亿美元。

从主要渠道看,一是中国外贸呈现一定韧性,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649亿美元,保持较高规模。

二是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持续向好。4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4月下旬外资投资境内股票转为净买入。

三是主要流出渠道平稳有序。4月服务贸易资金净流出环比基本持平;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季节性增加,但低于去年同期;到华和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稳定,关联企业借贷往来跨境资金由净流出转为基本平衡。

上海“第一财经”网报道,在全球经贸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资产、中国市场正在吸引全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

在近日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多家外资机构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参会机构认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产品让世界重新评估中国的科技水平,吸引着越来越多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资产、投资中国市场。

外资“加码”中国背后,是更加确定、更具前景的经济环境。“今天,中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已经有三个非常明确的脉络:一是在各种前沿产业积攒了很多先发优势,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智能驾驶、新能源转型;二是AI产业是除了美国以外,唯一一家能够做到全产业链、全生态系统,实现循环,从软件到硬件,再到最后落地应用,提升生产力的国家;三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说。

提振消费持续  超1.2亿人已享受补贴优惠

4月份,中国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消费市场稳定增长,消费新动能发展壮大。

大陆央视报道,中国各地持续加力“两新”政策,进一步优化流程、升级服务,激发市场活力,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实惠。

北京《经济日报》报道,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分析,以旧换新政策通过“补贴撬动+金融赋能”双轮驱动,已成为扩内需、促转型的关键抓手。以旧换新可以直接扩大消费规模、推动结构升级与绿色转型、激活下沉市场潜力和促进产业链协同。县域及农村市场将成为新增长点,通过定向金融产品和补贴有助于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同时,以旧换新还能带动制造业订单增长,推动企业向需求导向转型,形成投资消费良性循环。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自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截至4月24日24时,已有超过1.2亿人次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补贴优惠,带动销售额超过7200亿元人民币。具体来看,中国汽车以旧换新270.5万辆,12类家电以旧换新4746.6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换新3661万件,家装厨卫换新3712.3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420万辆。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