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务院同意在海南全岛和秦皇岛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增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将如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绕过贸易瓶颈?
上海“第一财经”网报道,亿邦动力董事长、亿邦智库院长郑敏表示,在传统全球贸易面临挑战的形势下,跨境电商通过降低产业带出海门槛、升级模式业态以及释放区域特色,成为更具韧性的贸易模式。
郑敏介绍,截至目前,中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已达178个。“此次扩容进一步补充强化了面向东北亚,越南、中亚等区域的沿边城市综试区,而边贸城市具有更加丰富的仓储物流通关模式。”
他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进一步扩容,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全国范围内市场资源配置的统一性。更多城市获批设立综试区,不仅能促进区域间经验互鉴,还将在竞争与合作的驱动下,持续优化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
在当前传统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这一新业态将如何发挥“稳定器”作用?
郑敏认为,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的关键市场基础是,这一业态能降低企业出海门槛,帮助企业加速形成多元化出海路径,让中国各地的产业带企业都有依托跨境电商出海的机会,形成多个产业带对接多国快速增长的电商消费市场的“多对多”新格局。他称,2024年“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数万亿美元,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多个国家电商增速超过15%。
郑敏介绍,“跨境电商+产业带”已催生多个出海新路径。例如,全托管/半托管模式解决了产业带企业流量获取难题;直接面向企业的业务模式(DTB)打通了对接海外政企采购的资质壁垒;内外贸“一盘货”解决产品开发难题;海外仓“以仓带链”破解本地化服务瓶颈;而集群品牌与品牌收购则有助于实现跨境电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产业电商助推实数融合,“电商+产业带”加强订单归集和数字化协同,提升中小企业生产效率35%。
《上海证券报》报道,受访专家表示,2025年是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的十周年,目前中国国内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区域布局已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过去十年,在综试区建设的带动作用下,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占外贸进出口的比重由不足1%提升至约6%。”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分析师李正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