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6日在西藏昌都正式开展中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以掌握海洋性冰川发育规律和消融变化,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综合大陆央视报道,此次探测调查点位海拔超过4700米。此次调查针对冰川区海拔高、气温低、面积大等特点,构建了星空地一体化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就是用卫星遥感、直升机航空物探以及地面综合调查等方法,来获取冰川的范围、厚度等信息,从而掌握中国冰川资源的状况。
仁龙巴冰川是西藏知名的海洋性冰川,如今还保持着冰川的原始自然状态,是生态研究和地质勘察的宝贵资源。
海洋性冰川气候多变,通常位于高海拔地区,地形复杂,数据获取困难,加上冰川本身的特殊性质,因此一直是冰川调查工作中难度较高的一项。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就是希望用最新的技术和装备,掌握中国海洋性冰川的发育规律。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表示:“这次我们实际上执行的是一项国家地质调查任务,对海洋性冰川典型的地区,通过开展星、空、地立体观测和监测,来摸清海洋性冰川的分布范围、厚度以及变化情况,然后来计算冰的储量有多少。”
海洋性冰川调查虽然难度最大,但它是一种珍贵的固态淡水资源。在这次的海洋性冰川调查工作中,第一项就是计算出固态冰的储量,摸清冰川“家底”。同时,海洋性冰川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更是全球水循环和气候调节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探测海洋性冰川,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和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熊盛青指出:“冰川消融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甚至海平面的变化等等。我们通过实地探测以后,就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再来分析它,预测它对水资源有什么影响、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对生态有什么影响。”
新华社报道,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7.5万座冰川,覆盖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冰川和冰盖储存了全球约70%的淡水。由于气候变化,地球冰层正在迅速消退。保护冰川和冰盖资源不仅对环境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也影响着经济稳定和文旅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