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中国文旅市场消费火热,假日经济充满活力。新场景带来的新消费,正让人们感受着不一样的出行体验。
大陆央视4日报道,这个五一假期,变装旅拍,成为众多游客的热门选择。吉林延吉朝鲜族民俗园这两天迎来客流高峰,穿上具有民当地族特色的服装,不仅让游客们体验到了朝鲜族的民族风情,也成了当地旅游的一大特色。
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今文化的奇妙交融,打造多元消费场景,也是今年五一假期文化旅游的一大特点。在江苏常州的舜山小镇景区,这里的中国国风巡游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游客也可以穿上自己喜爱的汉服,梳好发髻,加入巡游队伍。人们载歌载舞,行进在青砖黛瓦的街巷。
这个五一假期,在旅行中感受和体验非遗的魅力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各地也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开发出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
在甘肃兰州,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太平鼓正在火热表演,鼓手们击鼓腾跃、节奏铿锵,豪迈的西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五一假期,郊区户外游热度飙升,成为旅游新潮流。在江西省靖安县宝峰镇,蜿蜒曲折的北河如一条碧绿的玉带,周边城市的市民支起帐篷天幕,围坐在一起烧烤、垂钓、观鸟,孩子们在浅滩嬉戏,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在乡村游的带动下,今年五一期间,靖安县全县883家精品民宿,共接待游客3.01万人次,农家乐营业额同比增长26.4%。
在山东泰安邱家店镇,白天逛百年村落,购农家特产,晚上欣赏烟花秀,再来一场乡村音乐派对,成为不少游客的假日选择。今年五一假期,人们还可以在这里体验蒸馒头、做粉皮、压面条等。
近年来,注重“慢旅行”的老年人,逐渐成为旅游出行的“主力军”,“银发经济”“银发列车”也成为热词。五一假期,银发族们也背起行囊,踏上旅途。大江南北,一列列满载银发族的旅游专列纷纷启程,在山河慢旅中,驶向“诗和远方”。
除了银发旅客的出行和消费的愿意更强烈,从业十几年的银发列车工作人员小赵也感觉到,银发列车的开行线路也在不断随着市场的需求而改变。游览的城市从最初的“一线一点”到现在的“一线多游”,以前银发旅客喜欢去省会大都市,现在不少的地级城市也很受欢迎。
中新网报道,5日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当日长三角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预计发送旅客386万人次。
据悉,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启用高峰线运行图的基础上,按照“一日一图”动态调配运力,计划增开长三角往返南昌、厦门、长沙、武汉、郑州、西安等方向的长途旅客列车以及管内短途旅客列车396列,对408趟动车组列车组织重联运行,加挂普速列车车辆101辆,最大限度满足旅客返程出行需求。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从中国交通运输部消息,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
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