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卫福部食品药物管理署(食药署)“猪肉仪表板”显示,4月29日有一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22.99吨猪其他可食部位(如猪脚、大肠头、嘴边肉、猪头皮、猪肠衣等)检出0.001PPM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这也是台湾开放莱猪进口后,首批含有莱克多巴胺的进口猪肉。台媒称,尽管其来自澳大利亚,但被视为美国莱猪输台的敲门砖;专家亦担心进口商或在试水温,一旦民众接受,未来恐怕会有更多莱猪输台。
香港中通社报道,台湾于2006年禁止含瘦肉精猪肉进口,为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蔡英文于2020年宣布开放莱剂猪肉进口,2021年元旦正式开放莱猪进口。国民党曾发起反莱猪公投,但并未通过。
台湾食药署也因应于2021年1月4日起架设“猪肉仪表板”供应民众查询莱猪进口量。根据规定,猪支各部位都有订定莱克多巴胺容许残留量,其中猪肝、猪肾是0.04PPM,猪肉、猪脂肪、猪肠、猪脑等猪杂碎组织都是0.01PPM。
“猪肉仪表板”显示,截至4月28日,进口猪肉检出莱剂挂零,直到4月29日有一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猪其他可食部位被检出0.001PPM莱克多巴胺。即便低于订定的莱克多巴胺标准值,却是台湾开放莱猪进口后,首批含有莱克多巴胺的进口猪肉。
据悉,4月以前,台湾猪肉进口地以加拿大为主,达1.9728万吨;其次为西班牙,进口7473吨,澳大利亚并非台湾主要猪肉进口地。
台北中央社报道,台食药署对此回复称,近期边境受理报验一批澳大利亚22.99吨猪肉产品,在依规定查验并抽样送验乙型受体素,检出莱克多巴胺0.001PPM,符合动物用药残留标准于该类产品的残留容许量0.01PPM,因此在4月29日依规定核发输入许可通知,并显示于猪肉仪表板,所有合格放行案件,都在科学分析下可接受风险。
台北“中天新闻网”报道,台湾“中华经济与金融协会”副祕书长曾志超表示,当初要开放莱猪的时候,进口商称绝对不会进口莱猪,未料过了几年后就弃守。认为进口商可能在试水温,一旦民众接受,未来恐怕会进口更多莱猪。
消息传出后,台湾网民纷纷开呛民进党当局,“首批?我才不信!早就不知道多少莱猪用在猪肉加工食品了”,“是不是首批不知道,但是是第一个公开的”。“明知含‘毒’却执意进口,说明当局所想并非民生利益“。
不少网民痛斥民进党牺牲民众健康,质问“2020年宣布开放莱猪进口,到现在加入任何一个国际组织了吗?”“吃了还不一定能加入CPTPP”,“当民众健康没有政治利益重要时,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台北“中时新闻网”报道,美国近期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当中对台课征32%的对等关税。赖清德提出对美排除非关税贸易障碍。而美国贸易代表署曾对台湾要求落实猪肉产品原产地标示,并对严格规范进口猪肉的莱克多巴胺最大残留容许值(MRL)等作法,表达严重关切,认为此举为“不正确地暗示美猪产品(包括莱克多巴胺猪肉)存在食安疑虑。”台湾社会忧心,民进党当局会在有关方面做出让步。
曾志超指出,如果因为美国关税谈判,台湾连原产地都放弃标示的话,民众无从辨识,当局就是弃守食安。
台湾媒体人黄扬明也曾在一档节目中提醒,美方所要求的排除非关税贸易障碍涉及基改作物、美猪、美牛标示问题,台当局应将谈判的可能冲击告诉民众,在野党也要严格监督,避免因为关税问题牺牲台湾民众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