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托举+电商助力 中国拓宽外贸企业内销新空间
发布时间: 1745553880744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5553880744

24日,据中国商务部例行发布会消息,中国商务部发挥电商渠道优势,全力助力外贸拓内销。截至23日,9家电商平台已开放入驻绿色通道,6家电商平台建立内销专区,对接超6000家次外贸企业,超600家次入驻。

北京《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外贸优品中华行”是今年商务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标志性活动,通过畅通外贸企业内销渠道,助力稳外贸扩消费。

“按照活动总体安排,我们发挥电商的渠道优势,以及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的规模优势,全力助力外贸拓内销。”何亚东说,“15家主要电商平台积极响应,推出订单直采、供采对接等8方面举措。比如,加大直采力度,已有电商平台签订超千万元(人民币,下同)采购合同,并推出后续包销计划。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零元入驻等扶持措施。强化流量扶持,提供热搜榜资源、流量补贴等,让外贸品牌触达更多消费者。精准供采对接,今年以来产业电商平台已开展超200场外贸产业带对接。”

据了解,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也提供内销“直通车”,积极联动协会、平台,开展巡回采购、专场招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壮大巡回采购团力量,深入外贸大省、消费大省举办专场采购对接活动,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支持力度,让更多外贸优品走进千家万户。”何亚东说。

北京《中国证券报》25日报道,近日,永辉、盒马等线下商超,京东、美团、百度等线上平台纷纷出手,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自本月7日开通绿色通道以来,我们已收到500多封合作邮件,与300多家企业进入洽谈阶段,在多家门店外贸专区陆续上架相关商品。”永辉超市副总裁甘旺亨说。

经调研发现,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既面临对接内销渠道的难点,又面临商业模式转型的挑战。只有坚持对接转型两手抓,方可打通出口转内销的堵点。受访专家表示,出口转内销不应是权宜之计,而应长远布局、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外贸企业和中国国内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北京日报》报道,一批外贸优品也在北京市场落地。22日,永辉喜隆多店新开辟的外贸专区上架首批外贸优品。“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也已在西单大悦城等商圈亮相,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走进永辉超市喜隆多店,新开辟的外贸产品专区格外亮眼。黑松露火腿金枪鱼罐头、油浸蓝鳍金枪鱼、樱花味牙线棒、便携旅行套装……首批两个品牌的9个外贸商品在超市上架售卖。

在西单商圈,“外贸优品中华行”展销会正在西单大悦城地下二层举办,瓷器、调料、服装、箱包等外贸产品集中亮相。199元的防晒衣、218元的POLO衫、300元的薄羽绒服……一家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了此前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吸引不少消费者驻足挑选。工作人员介绍,品牌将驻场销售3个月,期间还将不断更新产品。“我在网上看到这个活动,专程来支持外贸企业。”在附近上班的刘女士趁午休时间选购了两件衬衫,“感觉做工挺好,价格也很实惠”

“外贸企业出口海外和面向中国市场,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营销模式。”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分析,外贸企业拓内销需要重建销售渠道,是个不小的挑战,“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和各大平台提供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大幅缩短了产品上架周期。在他看来,虽然外贸企业的入局让中国品牌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但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企业依旧有增长空间,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