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
发布时间: 1745405438868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5405438868

轻点手机屏幕,万卷诗书掌间流转;打开智能手表,日推金句映入眼帘;聆听有声读物,人间烟火萦绕耳畔……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有了更多选择。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总体营收规模为661.41亿元(人民币,下同),用户规模已达6.7亿。

新华社报道,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实现“增加一个亿”的目标,增长率为17.52%,增长量和增长率均创下近年来新高。

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十年来,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引擎。

报告显示,26岁至35岁的用户仍然是主力;26岁及以上的用户占比已接近六成。

“数字阅读正在由以年轻人为主向更加成熟的年龄层渗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说。

报告显示,2024年,电子阅读依然是数字阅读用户的“心头好”。

“银发群体对数字阅读的需求显著提升。无需长时间注视屏幕的有声阅读,以其便捷性和健康性,正成为中老年用户的首选方式。”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马艳霞说。

IP产业链的协同,打破了传统的阅读边界。如今,读者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阅读,也能听书、看剧、追番、买“谷子”等,文化内容有了更丰富的展现形式。

与此同时,AI技术正在深度介入阅读场景:北京城市图书馆推出“元宇宙体验馆”项目,掌阅上线“AI辅助阅读”赋能找书、读书、用书全场景,咪咕推出“灵犀知书”智能矩阵实现阅读服务的全链路智能化……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给包括数字阅读行业在内的中国数字出版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显著,数字阅读正在向多模态、多终端、多场景方向快速演进。”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作品总量约为6307.26万部,同比增长6.31%。

文学作品依然稳居读者首选;教育与文化类内容实现显著增长,较去年同期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人物传记、烹饪美食、旅游旅行等题材占比也有明显提升。

“这一变化传达出两个重要趋势,一方面,读者阅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特征,同时全民终身学习意识持续强化、知识型阅读需求攀升;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持续推升读者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热爱。”张毅君说。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出海作品总量为80.84万部(种),同比增长6.03%。东南亚、北美、欧洲和港澳台地区市场共同构成中国数字内容出海的四大主力市场。

“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化产品‘出海’最大的IP源头。截至2024年底,阅文向海外推出了68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推出海外原创作品70万部,覆盖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网络文学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搭建了一座桥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说。

中国数字阅读作品正加速走向全球,通过精彩内容,世界各地读者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也于23日发布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据了解,此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攀升至82.1%,人均纸质与电子书合计阅读量达8.31本,数字化阅读接触率首次突破80%。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电脑端在线阅读比例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68.3%,折射出移动互联时代阅读载体的代际更迭。与此同时,新兴媒介正以独特优势拓展阅读边界:38.5%的国民选择听书,5.7%通过视频讲书获取知识,AI技术催生的“有声书+知识付费”模式带动了纸质书销量的增长。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看来,短视频与AI既降低阅读门槛,又通过导读、解析激发深度思考,形成“碎片化预热—系统性精读”的良性循环。

徐升国说:“短视频与AI降低了我们的阅读门槛,提升了我们对阅读的关注度,促进了阅读的发生。很多人就是听着一个主播讲一本书的内容,进而去阅读纸质的图书。还有的人是通过AI讲书、听书,再看纸质书的时候觉得阅读困难降低了。特别是听一些有声书,替代了一部分的纸质阅读,可以说它满足了我们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阅读的需求,也使我们的阅读方式更加立体化、多元化。已经有接近40%的人,通过听书的方式阅读。听书已经成为我们阅读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