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资金净流入、外资购债净增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2日披露的一季度外汇收支主要数据可圈可点,折射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增加较快
新华社22日报道,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个人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517亿美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其中,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2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
“中国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说,一季度的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增加较快,中国外贸克服外部压力呈现出较强韧性。
近年来,中国外贸企业主动开拓多元化市场,稳步推进区域经贸合作。中国进出口规模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中国外贸韧性增强,有助于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外资净增持、净买入境内债券
外部不确定性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李斌表示,2月至3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69亿美元,同比增长84%。在一季度基础上,仅是4月1日至18日,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332亿美元。
可以看出,在中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等相关政策举措的推动下,人民币多元化资产配置功能不断凸显,境内证券市场对很多国际中长期投资者的吸引力继续增强。
北京《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期,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密集增持A股。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2日,在已披露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中,有73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出现了QFII身影。
其中既包括阿布扎比投资局等主权财富基金,也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美林等外资巨头。
多家外资机构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以及市场改革深入推进,中国资产持续被看好。未来,以更高水平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不少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给出“高配”或“超配”建议。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在亚太区域内维持对A股和港股的高配建议。
该机构预测的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相对目前实际点位隐含12%和15%的上涨空间,而MSCI亚太地区(不含日本)指数的上涨空间为7%。
路博迈集团表示,海外投资者的中国股票持仓比例仍相对较低,而中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出现惊喜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我们对中国市场的观点为超配。”
外贸企业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降低风险
新华社报道,截至21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CNY)为7.288,较2024年末升值0.1%。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属于市场正常变化,也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支撑作用。”李斌说。外贸企业积极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并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降低货币错配风险。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较2024年均有所提升。
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理性有序、跨境资金流动平稳,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强大支撑。
李斌说,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加快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各项政策尽快落地见效,“经济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将继续支撑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新项目不断落地 外企加快在华发展步伐
北京《中国证券报》报道,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安街17号可以看到,国际气动和自动化元件研发制造企业SMC研发创新中心项目正处于地基施工阶段。“这一项目是SMC在海外最大的研发创新中心,是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满足中国新兴产业市场发展需求而设立的研发投资项目。”SMC(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计划于2026年年底前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这是外资新项目持续落地中国的一个缩影。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共识。他们用真金白银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一季度,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选择投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27家外资企业,同比增长68%。”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金融局副局长于淼介绍。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在刘向东看来,中国吸收外资平稳向好势头在二季度将延续。“尽管近期受外部复杂环境的挑战,但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完备产业链及人力资源优势持续释放吸引力,以及简化外资监管手续、加强促进投资服务、优化投资者生活配套等措施,将增强外资企业深耕中国的信心。”刘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