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到,请嘉宾整理衣冠,庄严肃立……”3日,随着“启户”声起、三通鼓鸣毕,尼山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正式开始。来自中国各地的孔子后裔代表、文化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以传统古礼缅怀至圣先师。
中新社报道,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垂长担任主祭官。
“先祖孔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儒家思想历经千年,依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举办祭孔大典不仅是对先师的缅怀,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孔垂长表示,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今天,举办祭孔大典不仅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更是通过创造性转化,让“仁爱”“和合”等思想智慧影响现代社会。
3日,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中新社
报道称,现场约三成观礼者为“Z世代”,不少年轻人自发参与集体行礼环节。“00后”观礼嘉宾颜骁称,“能够参加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我深感荣幸。在参与的过程中,我近距离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也更加意识到传承这份文化瑰宝的重要意义”。
此次大典由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主办,严格遵循《孔府仪典》记载,融合《礼记》规制,既保留传统祭孔核心议程,又创新融入现代元素。现场特别设置“礼乐展演区”,通过编钟、古琴等传统乐器演奏《大成乐章》,让观礼者沉浸式感受儒家礼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另据济南《齐鲁晚报》报道,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景区2日迎来重要时刻——孔庙西路建筑群正式向公众开放,这也标志着孔庙建筑群历经岁月洗礼,其东、中、西三路全部揭开“神秘”面纱,正式迈入全域开放时代。这一举措不仅以“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游客们重构儒家文化体验场景,更是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礼乐文明对话。
“金丝堂作为祭孔乐舞的重要展演场所,其殿内彩绘历经千年,不仅是时光镌刻的历史丰碑,更是礼乐文明传承的活态见证。”2日,在位于孔庙西路的金丝堂前,中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祭孔大典传承人孔令凯看着《金声玉振》《大成乐舞》等雅乐表演“重现”眼前,有感而发。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礼乐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共同构建着“和而不同”的理想社会。而孔庙作为祭祀孔子的庙宇,历经两千余年的七十多次重修扩建,使得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孔庙建筑群沿南北中线对称布置,分为东、中、西三路。西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以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为核心,辅以宋景祐五年《五贤堂记碑》、元代《加封启圣王碑》等珍贵碑刻,是一组反映儒家尊祖敬宗及礼乐文化内涵的典型建筑。
据了解,孔庙西路的开放是“三孔”景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响应开放共享理念,满足广大游客参观需求,扩大文物资源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孔庙西路开放后,这也标志着孔庙建筑群东、中、西三路全域开放,可以让游客真正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曲阜市政协副主席,市文物局局长孔德民介绍,开放后的亮点当属金丝堂将恢复古乐传习所功能,这座承载千年雅乐记忆的建筑,将通过展陈参观、现场演绎、乐生教习、研学研修等方式的融合,充分展示“箫韶乐舞”“祭孔礼乐”的发展历程,重现古乐传习所昔日盛况,再现千年礼乐风华。“游客们即可观赏编钟、磬等传统乐器的复原展陈,有能亲历古乐展演,在‘视听触’多维体验中感悟‘礼乐相济’的文化精髓。”孔德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