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侨捐办学 累计已超5亿元
发布时间: 1742462416300 来源:中新社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2462416300

陈文民科学馆、赵玉山行政楼、陈明谦教学楼、史立谐斋……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内,几乎每一栋楼都冠上了一个人名,成为海外侨胞心系桑梓、捐资办学的见证。

中新社报道,文昌是海南侨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文昌人远赴海外艰苦打拼,事业有成后纷纷回乡捐助学校建设。

文昌市华侨中学创办于1956年,由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及侨眷集资建成。校园里,一面刻有“赤子情深,功在桑梓”的纪念墙格外醒目。墙上的一个个名字及事迹,记录着众多侨胞对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华侨心念家乡教育,慷慨解囊,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文昌市华侨中学副校长李德业说,赵玉山与其子赵锡燊是其中的代表。

早年,赵玉山向文昌市华侨中学捐资兴建行政楼和图书馆。多年后,赵锡燊等兄弟姐妹继承父志,捐资修缮图书馆并重建行政楼。李德业表示,这样的善举在文昌不在少数。

据文昌市政府统计,从1987年至2024年,文昌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的捐资办学金额已超过5亿元(人民币,下同),新建、扩建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师生宿舍楼500多幢,并添置大量教学仪器设备,为文昌学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昌洒镇华侨小学的发展也是文昌侨捐办学的缩影。该校创办于1984年,曾因校舍老旧而一度面临停办的困境。旅日华侨符明潮得知后,四处奔走,筹资近400万元,终使学校在2005年重新开学并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如今,昌洒镇华侨小学占地约50亩,教学楼、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悬挂的侨胞照片,记录着他们捐资助学的善举。“海外乡亲每年都会回来与师生座谈,了解学校需求,主动赞助硬件设施,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昌洒镇华侨小学校长韩栋畴说。

在文昌,这些凝聚着侨胞爱心的学校也将海外侨胞的桑梓情怀融入乡土教育中。文昌市华侨中学通过校园活动,向学生讲述侨胞艰苦创业、心怀故土、造福桑梓的事迹。昌洒镇华侨小学则通过乡土课程,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兴办过程和侨胞的爱心故事。

在侨胞关心下,文昌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文昌市华侨中学正通过侨胞积极引入国际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已与新加坡、俄罗斯、泰国等地学校开展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国际研学活动。

“学校还计划邀请侨领举办讲座,讲述‘从下南洋到自贸港’的文昌侨文化传承故事。”李德业表示,学校将继续挖掘“华侨元素”“南洋元素”,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侨捐助学的故事在文昌被传扬并续写。今年4月初将举办的第十一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首次把高等教育发展纳入议程,新增“‘侨’聚力量共助创办海南华侨职业大学座谈会”,以汇聚侨心侨力侨智共建海南华侨职业大学,助力文昌培养国际化人才。

责任编辑:晓菲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