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13日发布最新育儿补贴实施细则,对于符合要求的家庭,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万元(人民币,下同),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万元,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万元。
中新社报道,根据该市相关文件精神,发放育儿补贴的实施细则明确了资格认证、发放标准、申报审核等内容,育儿补贴项目通过确定的资金发放渠道进行发放,免申即享和个人申请审核通过后于每年7月、1月发放两次。
此外,呼和浩特还发布了产妇“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即为新生儿在2025年3月1日以后(含3月1日)出生,且落户呼和浩特市的产妇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杯奶”,自确认之日起连续提供一年;在呼和浩特市领取结婚证人员可免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呼和浩特市实施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和儿童安全用药免费筛查等工作方案,也体现了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呼和浩特市出生人口2万人,出生率为5.58‰。今年以来,江苏、云南、宁夏等地已陆续出台生育补贴政策。
上海“第一财经”网报道,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专家原新在受访时指出:“育儿补贴政策的出台是提振生育率的重要举措,但政策的有效性和长期效果仍需多方努力和持续投入。此外,一孩生育是生育率的基本盘,呼吁政府在一孩生育支持措施上给予更多关注。”
近年来,中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从2013年的“单独二孩”到2015年的“全面两孩”,再到2021年的“三孩政策”,前两次调整释放了长期积压的二孩生育意愿,生育率水平和出生人口数量一度明显回升,收获了生育政策放宽的政策效果。但是,“三孩政策”以来并未带来预期的生育率回升。
“依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孩次递进生育率可以看出,从未生到生一孩的递进比是88%,一孩到二孩的递进比是45%,二孩到三孩及以上的递进比大概是8%左右。如果按照平均100位女性推算,生一孩的女性有88位,这88位里面有45%生了二孩,大概为40位女性,而这40位女性中,又有8%的人生了三孩或多孩,约为3人。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一孩、二孩和三孩及以上的孩次构成分别为46.1%、38.9%、15.0%。显然,生育一孩依然是比例最大的群体,没有一孩就不可能有二孩,当然,没有二孩也就不可能有三孩,由此可见,生育支持政策应该力保一孩生育这个最大的基本盘。事实上,从社会公共政策视角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次生育、每一个孩子,无论孩次高低,都应该享受生育津贴和相应的福利。”原新说。
“育儿补贴政策的出台是必要的,但仅仅依靠补贴是不够的。”原新表示,生育率的提升需要时间效应,政策的落地和执行同样重要。目前各省的生育津贴标准差异较大,大部分制度创新仍集中在县级和地级层面,省级层面的统一指导亟待加强。完善生育政策体系应该坚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创新相互结合,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