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侨界代表委员有哪些真知灼见?
发布时间: 1741682600566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1682600566

“建议国家把推动华侨农林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统筹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实施范畴,支持广西等欠发达地区华侨农林场建设”“构建‘政产学研金’联动的侨胞科创赋能体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探索建设‘华侨科创飞地’”……今年中国全国两会上,侨界代表委员围绕华侨农场建设、关心关怀农场发展和归侨侨眷生产生活、海外侨胞赋能经济发展等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陈洁英:推动广西华侨农林场建设

中新网报道,“建议国家把推动华侨农林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统筹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实施范畴,支持广西等欠发达地区华侨农林场建设。”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侨联副主席(兼)、广西侨联主席陈洁英表示。

华侨农林场是特殊历史时期,为安置印尼、越南等国家归难侨而设立的国有农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中,广西有22个华侨农林场,是中国华侨农林场面积最大的省份,现居住有归侨侨眷5.92万人,在职职工约2万人。

陈洁英介绍,近年来,广西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先后出台多个关于华侨农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大力解决华侨农林场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华侨农林场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广西积极探索创新,利用自治区本级财政补助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华侨农林场解决部分产业发展问题。

但是,广西华侨农林场大部分地处山区,与当地农村毗邻,有的侨场虽然设立华侨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式仍以种植水果、甘蔗、桉树等经济作物为主,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此外,由于华侨农林场“非工非农”“非城非乡”的特殊性质,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覆盖华侨农林场还存在一定政策盲区。

对此,陈洁英表示,为加快突破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覆盖华侨农林场的政策瓶颈,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时,明确华侨农林场可以申报乡村振兴项目,并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陈洁英建议,相关机构继续把华侨农场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关心关怀农场发展和归侨侨眷生产生活;地方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华侨农场纳入当地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彻底融入。

王麒:用好“侨能力”跑出创新加速度

微信公众号“蓉城同心”消息,“我叫王麒,是连任四届的归侨企业家代表。”今年中国两会上,海归人大代表王麒带着20年两会“工龄”上会。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王麒围绕海外侨胞赋能经济发展、企业税费优惠等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王麒出生在华侨世家,高中毕业后,她赴海外留学。2005年,她在成都创立启阳汽车集团,通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带领企业发展成为一家以汽车产业为龙头,涉及金融科技、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集团。

作为归侨代表,王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好侨胞的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海外侨胞到中国创业。

因此,王麒建议构建“政产学研金”联动的侨胞科创赋能体系。简单来说,就是设立由“国家战略+地方特色+市场导向”三级资金池组成的海外侨胞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卡脖子”领域、区域产业链短板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通过“揭榜挂帅”机制遴选项目和侨胞科研团队,为其提供资金扶持,给予项目用地、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探索建设“华侨科创飞地”,从“政产学研金”各方面发力,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加速网络。

此外,王麒还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允许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叠加享受西部大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

柯希平:“以侨引台”吸引台青大陆创业

福州《福建日报》报道,“完善侨务工作机制,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创辉煌的强大力量。”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凝侨心汇侨智聚侨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令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工商联主席、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希平十分振奋。

“福建人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闽商,有阳光的地方就有侨亲’,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福建发展迅猛,侨胞乡亲功不可没。”柯希平说。数据显示,福建利用外资中侨资占比超七成,侨企贡献了全省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额。这些都是侨胞“爱乡敢拼”的见证,更是福建“以侨为桥”的底气。

如何更好引侨资、汇侨智、聚侨力?柯希平表示,打好“情感牌”“政策牌”“创新牌”,让侨胞回乡投资“有根可依”,用自贸区、金砖创新基地等平台提供“超预期服务”,设立侨智孵化器,让“侨青力量”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闽南文化是福建联系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柯希平参与总策划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致力搭建一个立足闽南本土、辐射全球的平台。如今赛事已成为全球闽南人的“情感黏合剂”,促进文化认同更好转化为发展合力。

“许多侨胞和我聊天时坦言:回乡投资,最怕‘开门迎客、关门宰客’。这句话让我反思:吸引侨资,不能只靠政策优惠,更要靠服务温度。”柯希平说,厦门市工商联近年来组织侨企服务专班,设立侨商维权中心,从项目落地到人才引进全程“陪跑”,让侨胞投资纠纷有处说、困难有人管。

当前,福建正加快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海丝核心区建设,侨台力量发挥空间巨大。柯希平建议:“搭建侨商回归绿色通道,在土地、金融、税收上提供定制化支持;打造侨智共享平台,邀请侨界科学家、工程师参与福建创新实验室建设;创新‘以侨引台’模式,通过侨胞牵线,吸引台湾青年赴闽创业,形成‘侨中有台、台中有侨’的融合发展生态。”

责任编辑:晓菲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