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环境受破坏 香港中华白海豚17年减逾七成
发布时间: 1740565392279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0565392279

研究指香港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急剧减少,海岸保护区未能有效保护海豚。新华社资料图

香港中文大学公布最新研究指出,香港的中华白海豚数量由2003年的158条,急剧下降至2020年仅37条,主因包括填海工程导致栖息地丧失、污染、不可持续的渔业活动和高速海上交通等,揭示海岸保护区未能有效保护海豚。

香港中通社报道,团队利用1996年至2020年的数据构建创新的综合统计模型,针对大屿山附近六个水域,分析13种可能影响海豚数量的自然及人为因素。

研究显示,北大屿山一带的海豚受填海、高速船和水质污染的影响最为严重,该海域经历了巨大变化,包括兴建机场第三跑道、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和东涌填海等,导致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严重减少。尽管设立了北大屿山海岸公园,但由于栖息地持续退化,现有保护措施显得不足。

研究不仅为这些特定地区的海豚保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团队亦希望在国际层面推动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发展,认为相关政府机构需要透过全面、以科学为导向的策略,优先保护栖息地,规范有害行为,减少对中华白海豚造成的人为压力。

另据香港电台网站报道,去年11月1日,香港渔护署宣布北大屿海岸公园成立。

北大屿海岸公园面积约2400公顷,是香港第8个、也是面积最大的海岸公园,亦是为缓解三跑道系统项目的建造及营运对中华白海豚和渔业生境所造成的影响而推展的其中一项措施。北大屿海岸公园的成立令香港受保护的海洋栖息地面积增加至超过8500公顷,加强保育中华白海豚和北大屿水域的海洋环境及生态系统。

香港渔护署与内地相关部门商讨成立“粤港中华白海豚海洋保护区网路平台”,加强两地在管理和执法、生态监察和提升措施、教育和宣传等合作。

责任编辑:言言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