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运走过70年 如今“快慢”皆从容
发布时间: 1737470029126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37470029126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1日消息,自2024年12月31日春运火车票开售以来,截至北京时间2025年1月20日9时,铁路12306已累计发售春运期间车票2.14亿张。中国春运被称为“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中国高铁网四通八达,同时,也有很多高性价比的公益性“慢火车”穿行于大山之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点点手指就能购票,也让老年人更有勇气“反向春运”到城市“陪伴孩子”……“流动的中国”再次展现出满满的活力。

体验好、价格优,“慢火车”不慢归途

新华社报道,2025年春运已经开始,“流动的中国”再次展现出满满的活力。在“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的中国,许多地区仍有俗称绿皮车的公益性“慢火车”穿行于大山之间。站站必停、票价低廉。在春运的特殊时刻,感受民生温度。

中新社报道,如今的中国,高铁已成铁路出行的主流,也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体验。但“慢火车”仍有其独特魅力——票价低廉、停靠站点多、运行速度较慢,主要服务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偏远农村等,方便居民出行、上学、就医、赶集等日常活动。

早年间,“慢火车”设施不完备,没有空调。近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对“慢火车”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不仅安装了空调,优化了开行方案,还在列车上配备课桌椅,打造了“学习车厢”,让沿途旅客出行更温馨、更舒适,体验更美好。

另据报道,深冬时节,塔里木河冰封,新疆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唯有片片绿洲升起渺渺炊烟。一趟缓缓经过的绿皮火车,护送着这一年在外漂泊的人们,穿越戈壁大漠,奔赴家的团圆。

春节前夕,登上新疆唯一一趟逢站必停的“慢火车”7557次列车,可以感受到归乡民众的喜悦和期盼。

据悉,“慢火车”7556/7557次列车串联起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多地车站,全程30多小时,平均时速不到80公里,被沿线居民亲切称作“小慢”。票价最低仅有4元人民币的“小慢”,是沿途学生的“校车”,也是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班车”。

正反都是团圆,“反向春运”助长辈城市“微度假”

新华社20日报道,春运大幕拉开,返乡人群浩浩荡荡涌入车站。年过六旬的王春喜和老伴却在“逆行”:经过近21个小时的车程,他们从老家吉林长春抵达江苏苏州,拎着装满红肠、木耳等年货的大包小包,准备在女儿工作的城市过个别样春节……

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反向春运”正在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

“女儿最近工作很忙,我呢刚退休,就决定跑来苏州过年了。”王春喜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体验“反向春运”,一路并不拥挤,来了还能让女儿带着逛逛园林、古镇。“不管正向反向,只要我们在一起,哪儿都是团圆。”

阖家团圆,也是城市“微度假”。“我已计划好,年夜饭就去网红火锅店吃,还做了一堆旅游攻略。”在南京工作的设计师林佳,打算把湖南老家的父母和奶奶接来过年,“以前春节回去,窝在家很无聊,不如让家人来城市里一块玩玩。”

不少城市在春节期间推出新兴文旅项目吸引访客。广州花城广场的春节灯会成为全国闻名的年味地标;在成都,宽窄巷子结合大熊猫基地的“新春文化游”吸引大批家庭出游……“反向春运”逐渐变成“微度假”出游。

小行囊里装大时代,回家过年从“体力活”变“一身轻”

新华社18日报道,从最初见诸报端至今,中国春运已走过70年。在这场大规模的归途中,人们的行囊是一个特殊符号,里面装的不只是物品,更是对家人的牵挂。观察行囊之变,就是阅读中国的时代发展。

在广东深圳开往山西太原的K238次列车上,罗先龙穿着一件蓝色卫衣,悠闲地靠窗坐着翻看手机。

62岁的罗先龙在广东广州一家保洁公司开扫地机。他在这条自南向北的“务工人员专列”上已往返多年。过去,他每年春节回家都要带不少东西,给孩子买的新衣服、孝敬父母的土特产……大包小包一大堆。这几年,罗先龙回山西霍州过年只拎一个行李箱。“家里什么都能买到,物价也便宜。”罗先龙说。

罗先龙的行囊变小,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小城市商业和农村市场得到大幅提升,昔日的稀缺商品如今早已习以为常。

翻开10年前的春运照片,再走进今天的高铁站,会发现曾经那些身背超大帆布包、拖着编织袋、手提大包小包的身影已非常少见。这背后,迅速兴起的快递业务功不可没。近日,在太行山深处修挂壁公路的王立君,踏上从山西回河北定州的返乡路,没从当地买任何物品。“该买的年货,陆陆续续都从网上买了,还需要什么,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行。”他说,以前回家过年是个体力活,现在一身轻松。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