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这一新专业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工学学位。这6所高校之外,还有的高校以设立研究院等形式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网6日报道,当前,中国低空经济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低空经济”是指由民用有人或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衍生出的经济形态,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商业运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低空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随着市场对低空经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相关的复合型人才,是提升低空经济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5)》(下称“报告”)认为,专业调整是持续演进、动态优化的过程,其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连。近10年中国本科专业调整范围不断扩大,力度不断增强。从新增专业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是增设热门。报告称,从近十年本科高校的新增情况来看,“智慧”“智能”正逐渐成为高频热词。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智慧”“智能”专业的兴起成为必然趋势。
另据大陆央视6日报道,在低空经济的各类应用中,载人飞行可以说是未来最令人期待的场景之一。无论是从低空俯瞰美景,还是短距离的低空出行,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一处直升机场,乘坐直升机飞往罗湖区的一处最新启用的楼顶停机坪。原本地面上30公里的路程,开车过去在高峰期可能需要近一个小时,但现在飞过去只需要10分钟左右。定价在每人每次600元(人民币,下同)至3000元之间。
虽然低空出行快捷省时,但业内人士坦言,由于单人单次成本达上千元,所以目前直升机出行仍然只是少数人的选择。产业发展的下一步,是期待能借助新型的“垂直电动起降飞行器”,也就是eVTOL,来大幅降低低空飞行的成本。
目前,中国已涌现出多家eVTOL飞行器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不少企业正在加速冲刺进入到适航取证阶段。在eVTOL飞行器整机制造需求的带动下,业内目前也在积极布局,投资全产业链多个环节。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中国已有近30个省(区、市)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eVTOL领域至少已发生15起金额在亿元以上或左右的融资。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副所长李艺铭称:“低空经济具有超长的产业链和超宽的辐射面,可能会涉及到20个细分行业、超过300种具体的细分场景。叠加政策效应,可以展望2025年低空经济有望迎来稳妥有序的加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