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卡”风靡年轻群体 “咕”出创意生活
发布时间: 1731492795612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31492795612

将贴纸、丝带、米珠装饰在亚克力卡片上,再装上珠链,便做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咕卡”吊坠。“这是我‘咕’好的,送给你。”山东烟台女青年宋儒娅将自己制作的“咕卡”与朋友们分享。

中新社报道,“咕卡”也叫“贴卡”,简单来说就是用各式各样的贴纸来装饰卡片。近年来,“咕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尤其受到学生群体、年轻上班族的追捧。

在“小红书”上搜索可以发现,“咕卡”话题有17.9亿次的浏览量,有关“咕卡”的笔记超过60万篇,发布者多为年轻人,有的还晒出制作教程。

10月,山东烟台,一名“咕卡”爱好者在装饰平板电脑。中新社

“‘咕卡’好像有一种魔力,会上瘾,给人无限的创意空间。”宋儒娅表示,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她把自己喜欢的角色贴纸贴在卡片上,再用笔勾勒场景、添加文字,让卡片成为一个微观的“动漫世界”。

在烟台一家潮玩店,“咕卡全家桶”被摆放在店铺“C位”,内含卡砖、卡盘、镊子、立体贴饰、装饰笔等物品,热卖款式有古装款、校园款、节日限定款等。商家为了让消费者快速入门,还手写了“解释说明”和“咕卡指南”。

文创行业从业者李冰称,“咕卡”介于文具和玩具之间,相关素材十分丰富,是目前销售最火爆的DIY类产品之一。商家会根据季节和节日的变化不断更新品类,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根据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的《2024Z世代新兴趣报告》,当下年轻人的兴趣正被重新定义,“咕卡”“手账”等成为新的热门兴趣。年轻人愿意在兴趣爱好上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情感,也更加看重参与度和创造性。

“这不跟我们小时候玩的贴纸类似吗?”“咕卡”的流行唤起许多“80后”“90后”的回忆。“80后”黄巍巍称,相比她小时候玩的贴纸,“咕卡”更能体现个人的审美和创造力,给生活增添色彩。

时下,“咕卡”还因与交换、互赠等行为相结合,而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属性。玩“咕卡”的年轻人通过相同的爱好,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拓展社交网络。

一起围坐桌前,一个镊子,一沓贴纸,“00后”陈松岩很享受与朋友“咕卡”的时光——“公交卡、钥匙扣、手机壳、水杯、眼镜盒都可以是被‘咕’的对象,这是一个发挥创意、分享快乐的过程。”

中新网报道,捏捏、谷子(“Goods”商品的谐音,泛指二次元周边)、吧唧(泛指徽章类周边)、痛包、拆卡、包搭子……当快节奏的工作不断挤压生活的空间,身处其中的年轻人正通过兴趣爱好,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也在重寻“日常感”中明确生活的确定性。

近期,Just So Soul研究院基于Soul App展开兴趣调研指出,超七成Z世代人均有三个以上爱好。读书、绘画、制作捏捏、骑行、露营、逛博物馆等等,因为兴趣爱好产生的快乐,让人在超脱日常中获得片刻喘息,同时也构成了多元日常的本身。

从代际来看,年龄不同,热爱有差异。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在各年龄层中,娱乐休闲(听音乐、追剧、看电影、逛博物馆等)和体育运动(如健身、户外徒步、露营、钓鱼等)都是被选择最多的两类兴趣爱好——或许是因为年龄增长后,更需要健康平衡工作和生活,“90后”明显更注重体育运动。除了娱乐休闲和体育运动,“00后”展现出了对泛二次元(游戏、动漫等)的热爱,而“95后”则更偏好养宠。

新的兴趣也正在创造新的职业,谷店店主、捏脸师、Coser、捏捏手工制作者等是调研中年轻人比较多提及的因兴趣爱好而尝试的新职业。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