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标靶药在香港属天价药物,但在内地,同一药物售价却有惊人折扣,TVB节目《新闻透视》报道,一些重症港人因此北上,以平民价买天价药续命,节目剖析了这些药物,在内地廉售的原因。
香港新闻网报道,《新闻透视》追踪两名香港人北上买药的情况,一位是56岁、第四期肺癌患者梁先生;另一位是36岁、患有罕见病“脊髓肌肉萎缩症”的黎以霖,两人北上买药的全过程如下:
56岁的港人梁先生,原本是一名货车司机。3年前,他被确诊第4期肺癌。他须自费标靶药,控制病情。
他说,在公立医院,药费每月3.6万港元。该药效果显著,他的癌指数“一路降”。但是,自费两年,已近耗尽积蓄。
他听朋友建议,去年起,返内地看医生买药。每个月来回香港和内地,车程4小时。在内地,同一款原厂标靶药,他每月只须付4600港元。药费只是香港公院每月3.6万港元的1/7。
梁先生说:“(内地求医买药)开端(辟)一条新路,令病患延长生命!”“你喺香港嗰度(医),你就好快花光(积蓄),一个打工仔能有多少钱!”
另一位北上买药的香港人,是36岁的黎以霖。他患有罕见病“脊髓肌肉萎缩症”。药物在港,每月须自费20万港元(25岁以上患者无资助)。而内地已经将该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内地该药的花费每月只需1万港元,是香港的1/20。
半年前,以霖的母亲决定用退休金,到深圳买药。她用轮椅推着儿子,到深圳试药,每次车程2个小时。虽然儿子病情有了曙光,但她担心退休金用完那一天,就没钱吃药了。
何以一模一样的原厂药,在内地售价竟能远远低于本港?节目为此找了专家学者剖析。至于香港能否仿效内地,从而令一些天价药物的价格降低?医务卫生局为此作了回应。
港大临床副教授杜启峻表示,国家过去十年用政策和疾病名册推动,以内地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国际大药厂进行谈判,将很多癌症药物的价格“打”到了很便宜的水平。
2018年起,内地由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向药厂买药,并以纳入医保药品名录为诱因,要求药厂减药价。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有学者则认为,特区政府应该主动跟药厂商讨,降低药价吸引病人留港。
节目引述医务卫生局的数据,目前公立医院有逾3万名病人,使用自费药物,当中有1300名为癌症患者。这些自费药物的病人,每年支出约17至40万港元。约300名癌症病人,每年支出更超逾40万港元。
节目引述医务卫生局回应,香港及内地属不同关税区,有各自的海关制度,无法参与内地统一药物采购,强调会继续探讨如何支持医疗费用负担沉重的严重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