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上任两个月后,民进党全代会于当地时间7月21日下午举行。这次会议攸关民进党权力分配,牵动2026年选举布局,因此备受岛内关注。而蔡英文的缺席,也引发诸多揣测。
民进党内权力分配的会议
台北“中时电子报”21日报道,作为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在全代会致辞时称,根据他的经验,台湾立法院刚结束的这个会期,是近20年来立法院遇到挑战最大的会期。而这次民进党全代会进行党职改选,“代表民进党正式进入新的阶段”。
民进党全代会其实是一次权力分配会议,改选结果不仅攸关未来两年党内权力核心结构组成,更牵动2026年“九合一”选举提名,因此各派系都很重视。
尽管赖清德已退出“新潮流”的派系运作,但党内普遍评估,“新潮流”“民主活水”“绿色友谊”等“信赖系统”预料可拿下中常委过半席次,“正国会”则力拼保二。
香港中通社报道,民进党全代会重头戏是改选权力核心中常委、中执委、中评委。民进党这届中常会“新潮流”有3席、“英系”2席、“正国会”2席,“苏系”1席、“涌言会”1席、“绿色友谊”1席。这次中执委有39人登记参选,选出30席中执委;这30席中执委再互选出10席中常委。
中执委选举,最受关注的是被“正国会”除名的陈亭妃拿下中执委第一高票。“新潮流”与郑文灿系统原本掌握9席中执委,原本预计抢进3席中常委。但过程出现插曲,投给“新潮流”系林宜瑾的选票上,又同时用手印盖在郑文灿系统的吕林小凤上,被判定为无效票,导致相同票数的陈亭妃、洪申翰、林宜瑾、苏治芬等4人抽3席,林宜瑾签运不佳落马。
中常委当选名单包括,林俊宪(新)、邱志伟(新);王世坚(英)、苏治芬(英)、张宏陆(苏)、洪申翰(“民主活水”)、钟佩玲(“绿色友谊”)、王定宇(“涌言会”)、陈茂松(“正国会”)、陈亭妃。
蔡英文缺席背后
综合台北《联合报》《中国时报》报道,蔡英文20日说,蔡英文另有私人行程,已向中央党部请假不出席全代会。民进党党内人士说,蔡英文不出席全代会有两大考量,一是蔡英文原本就对党内派系文化不感兴趣,再者全代会是诉诸全党大团结的场合,蔡英文出席全代会一举一动势必成为讨论话题,从而模糊会议重点。
台媒称,民进党今年全代会把“团结”和“守护台湾”当作标语,但才卸任两个月的蔡英文却缺席年度党内大事,赖清德想对外宣示的“团结”因此大打折扣。而“英系”在蔡英文卸任后还有多少影响力,成为重要观察指标。报道下有台湾网民留言,“蔡英文不去才是识相,这时候越低调越安全”“搞得像黑帮”“团结?团结起来分赃吗?”
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扬明21日质疑称,民进党全代会的日子早在蔡英文卸任第九天就已确定,难道她那时候就安排行程了?蔡此举表明,她并没有把民进党放在第一位,因为其子弟兵郑文灿现在沦落到看守所。
前立委郭正亮认为,这恐怕是蔡英文给自己找下台阶的说法,她可能看到有一些力量要投向赖系,心里不太舒服。国民党立委王鸿薇直接用大白话描述蔡英文的心理,就是“老娘不爽你动我的人”。
台北《中国时报》称,民进党全代会是赖清德兼党主席的第一场压力测试,他要在这场全代会的党职选举中成为“最大的操盘者”,如果处理欠妥,将造成党内分裂。
台北“联合新闻网”21日称,赖清德上任以来对外斗争政敌、对内整肃异己。蔡英文缺席,台面上的理由是“另有行程”,真正原因恐怕是避免外界议论赖当局“卡到英”。文章特别提到,除了“释宪”总动员外,民进党还组成“罢免台湾队”,从党中央到地方总动员,合力试图罢免基隆市市长谢国梁,“社会对立、朝野恶斗成一场灾难”。
但台北《联合报》称,从英系衰退、到蔡英文缺席全代会,各方面都显示出民进党将正式迎来赖清德时代。
关于民进党全代会,台湾另一大关注点是,陈水扁虽未出席全代会开幕式,但中执委选举时在民进党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的陪同下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