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清晨,在位于成都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饲养员们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上午8时30分许,饲养员马强将一摞摞竹子抱进隔离检疫区的大熊猫圈舍,此时大熊猫已经醒来。看到马强拿着竹子走进来,大熊猫很“兴奋”。
中新社6日报道,都江堰基地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四大基地之一,这里北邻青城山,环境幽静,气温适宜。都江堰基地的隔离检疫区生活着一些等待产仔的大熊猫以及高龄大熊猫。去年从美国归家的“添添”和“美香”也住在这里,安享“晚年”生活。
5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的海归大熊猫“添添”“美香”在基地兽舍里安享家乡生活。图为大熊猫“添添”在享用美食。中新社
5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的海归大熊猫“添添”“美香”在基地兽舍里安享家乡生活。图为大熊猫“美香”。中新社
“添添”和“美香”分别住在两个相邻的圈舍,里面生长着高大的乔木和竹林,夏日树上蝉鸣阵阵,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似乎也变得“柔和”,树荫下是大量的灌木和地被植物。这里的环境几乎还原了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的生境。
去年11月,大熊猫“添添”“美香”和它们3岁的儿子“小奇迹”踏上返回中国的旅程,在长达约19个小时的旅程后抵达成都。今年,“添添”和“美香”的年龄将达到27岁和26岁。大熊猫的1岁相当于人类的3.5岁,若按这一比例计算,“添添”和“美香”相当于人类年过九旬的老人。
自“添添”和“美香”归国后,马强与另一位同事便承担起照顾它们的任务。“大熊猫在天亮之前就起来走动,活动之后,它们要小憩一会儿。饲养员上班的时间,刚好是它们再次‘起床’的时间。”马强介绍称,大熊猫每天的伙食按“先粗后精”原则进行搭配,除了竹子,每天还要多次投喂竹笋、窝头、苹果、胡萝卜等食物。
对于高龄大熊猫来说,身体健康尤为重要,尤其是对流行病的预防和对老年病的监测。为了照顾好“添添”和“美香”,它们的圈舍被特意安排在基地动物医院的斜对面。这座动物医院可以做核磁共振和X光摄影检查,以更好地观察大熊猫的内脏器官和食物消化等。平时,马强的一项工作是给“添添”和“美香”称体重、量血压。“这两只大熊猫都比较健康。”他说。
“添添”归国时的体重在123公斤左右,回中国后大半年来,它的体重没有明显变化。“今天早上我们给它称体重是123.5公斤,”马强说,“添添”性格活泼、好动,而“美香”则文静许多,吃饱后会花更多时间休息,“‘美香’的食欲和消化很好,每天要排大约11公斤的粪便。”
据中新网报道,由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大熊猫爱心人士见面会活动5日至6日在四川举行。
据悉,本次活动邀请了15名网络达人,走进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下称熊猫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下称熊猫基地),通过实地探访和交流分享,多角度、多维度、多方面了解大熊猫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在两天时间里,爱心人士实地探访熊猫中心都江堰基地康养区,看到了“美香”“添添”,并参观了大熊猫医院;走进了熊猫中心卧龙天台山野化培训区域和卧龙神树坪基地繁育园区域,对熊猫中心野化培训和繁育工作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活动还通过故事分享和座谈交流形式,与爱心人士进行深入沟通与探讨。在座谈交流会上,熊猫中心和熊猫基地的专家听取爱心人士的意见建议,并对各类问题现场答疑解惑,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问题,通过面对面沟通,澄清谣言和不实信息。
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熊猫保护研究事业发展至今,取得了良好成效,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其中更是离不开公众的关心和支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加深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避免产生误会和误解,凝聚众人之力,为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