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绸,与杭纺、湖绉、菱缎并称“江南四大名绸”。在新中式服装火爆出圈的当下,濮绸如何焕发新生机?是改造运用传统元素,还是创新再现古人衣冠?对于浙江省桐乡市濮绸织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冯继延来说,这是探索多年的问题。
中新社报道,连日来,在濮院时尚古镇景区内蜡烛街上,冯继延的店铺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店面不大,旗袍、马甲、马面裙等衣物有序陈列,仿佛一家老底子裁缝铺。
游客在冯继延的店铺内参观、选购。中新社/受访者供图
“如果仅把国风元素搬运到服装上,不是真正的创新。我认为‘新中式’是可以日常穿着的衣服,要简洁舒适,能够代表新时代的中国风。”冯继延说,从传承到创新,他的创作思路经历了转变。
濮院有千年历史,曾因“日出万匹绸”被誉为“嘉禾一巨镇”。濮绸因其织工复杂精美、风吹不折、晒不褪色,于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冯继延与濮绸的缘分源于其太外祖父。1907年,冯继延祖辈创立“郑泰和”染坊,旧址位于濮院古镇。后来,濮绸织造工艺在其外祖父、父母手中代代相传,大学毕业后,冯继延进入浙江最大丝绸公司从事外贸工作。
2019年起,意识到传统濮绸织造工艺面临失传,已过天命之年的冯继延决心改变现状。2023年,以濮绸织造工艺为题材、以冯继延故事为蓝本创作的话剧《唧唧复唧唧》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山东济宁曲阜尼山圣境等地上演,让探索濮绸年轻态之路的冯继延看到了希望。
“话剧公演期间,有许多年轻人给导演留言,我看到后特别感动。原来传统的东西,也可以受年轻人欢迎。”此后,冯继延下定决心,要搭建中国传统服饰与年轻人的桥梁。
4月末,2024濮院时装周期间,冯继延设计的花朝系列新中式服饰发布。
冯继延设计的花朝系列“新中式”服饰发布秀现场。中新社/受访者供图
“中式”是继承传统、“新”为创新改良,在立与破之间,冯继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经过多年探索,他参与起草的《濮绸》“浙纺标”团体标准发布实施。“濮绸织造想要从手工作坊向产业化转变,必须有明确的数据、量化的标准,形成固定模式。”冯继延说。
同时,传统濮绸工艺复杂、造价较高。目前,冯继延正尝试采用创新面料,为年轻人奉上高性价比时装。“‘新中式’建立了一个‘信号塔’,让年轻人能够接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号,根据自己爱好选择喜欢的‘频道’,这本身就是在传播中国文化。”对冯继延来说,“新中式”风潮或许难以预料,能够将文化信号传递出去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