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24日在民进党中执会上首度提出,由两岸执政党负责任地展开“良性对话”,绿营纷纷表态支持,认为是递出橄榄枝。国民党立委罗智强25日直言民进党别双重标准。民众党立委张启楷则指出,台当局应该先释出善意,宣布开放组团赴大陆旅游,再来谈两岸展开“良性对话”。
绿委挺赖提两岸对话
香港中评社报道,赖清德当日提及,在现阶段下,希望两岸之间可以理解、谅解并尊重各自的立场,也要重视珍惜彼此的善意。他更首度提到,“由两岸执政党负责任地展开良性对话”。
吴思瑶25日表示,赖清德即将上任,这样的宣誓就是重要的讯息释放。至于未来在实质政策上如何来落地、调整,就得关心两岸彼此的互动,及两岸彼此的具体的作为,现在大家都在立场上强化宣示。
吴思瑶认为,现在的立场宣示与讯息释出,这都是好事,这也是一种对话。即便是隔空喊话,但是喊话的内容都是正向的,我们强调和平强调善意。
吴思瑶说,蔡英文与即将接任的赖清德都强调善意不变、承诺不变,甚至赖清德24日在民进党中常会再次重申的立场。两岸要往正向发展,民进党当局绝对会努力让善意与诚意都持续存在。
绿委钟佳滨盛赞,赖清德不想让外界觉得他在两岸交流上是死硬派、“台独”。
蓝委讽绿营双标示范
国民党立委罗智强25日直言,请赖清德先管管绿委吧,当马英九访陆、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崐萁率蓝委访陆,民进党就酸言酸语满天飞,赖清德讲两岸交流就是友善对话,其他人就是“亲中卖台”,民进党别玩这种双标了,赖若有诚意,就约束这些民进党公职人员。
国民党立委翁晓玲表示,从选前约谈赴陆的里长,现在又有新北里长被依“反渗透法”起诉,赖清德对两岸交流有何作为?翁晓玲直言,赖之所以会说这些话,大概都是听命于美国指示在两岸关系上希望改进,但就要看赖清德有无具体作为或“5·20”致词有无善意,最该先做的,就是尽速邀请陆客赴台、解除禁止台湾人6月组团赴陆旅游的命令,鼓励相互交流,别再纸上谈兵而已。
厦门《海峡导报》报道,民众党立委张启楷质问,蔡英文执政八年来,都无法跟大陆展开良性对话,赖清德要怎么做得到?
张启楷补充,2017年9月26日,当时担任行政院长的赖清德在台立法院答复立委质询的时候扬言,他是一个“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对于大陆的态度远比蔡英文还要强硬,假如赖清德在今年5月20日就职演说没有进一步释出善意,所谓“两岸展开良性对话”势必成为空话。
张启楷表示,两岸的沟通、交流,必须不断地累积善意,以台湾组团赴陆旅游为例,台交通部原本预计从3月1日起解除“禁团令”,但却在2月7日突然宣布6月1日起不能出团。既然两岸都乐于开展良性对话,他建议,台当局应该先释出善意,立即宣布开放组团赴陆旅游。
港媒:当务之急是正视两岸根本问题
香港中评社26日发表评论称,赖清德抛出“由两岸执政党负责任地展开良性对话”,用两党取代过往绿营常用的“台湾、中国”表述,外界解读是赖对大陆伸出橄榄枝的象征。但追本溯源,赖清德最终仍须回到,“究竟两岸是什么关系”这问题上来回答,确认了两岸同为一家,抑或是有血缘的亲人或家人关系,而不是敌人或者希望毫无瓜葛的邻居,再来谈良性对话才有可能。
文章指出,以赖清德25日公布的两岸机构人事来看,准陆委会主委邱垂正和准海基会董事长郑文灿属于绿营中的对陆鸽派,当然可解读为这是赖的善意讯号,可是这两个机构能否施展手脚,仍取决于赖清德本身的两岸路线为何。两岸之间穿梭多年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蔡英文执政期间,也曾被点名可能为海基会董座人选,但宋点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不改、神仙来掌海基会也没救”的比喻就非常到位。而这样的比喻,套用在赖清德身上也绝对适用。
文章称,这也代表,赖清德在“5·20”就职谈话中,如果仍没有触及到定义两岸关系为同一民族、同一家,又或者是同血缘的亲人关系,没有一丝想要呼应中华民族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已被大陆定调为“台独”的他,上任后的两岸关系大概只能悲观看待,而现在绿营解读所谓赖清德释出的善意,届时也都只会变成吵架的相骂本。
文章最后强调,总体来说,赖清德当务之急,似乎是正视两岸根本问题,在中华民族的软性基调和他过往“台独”立场中间,如何找出交集,以界定两岸是有血缘关系,是同一民族,而非敌对关系,更非“国与国”关系甚至不仅是邻居关系,如此未来的两岸才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