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烟花汇演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举行。香港中通社
香港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2月28日公布,香港旅发局将在维港每月举办烟花和无人机表演,但有效时间未定。业界指出,能否发展成长期“港版花火大会”,还要视今年效益而定。
香港《大公报》报道,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多项刺激旅游措施,包括每月在维港举行烟花和无人机表演、更新“幻彩咏香江”、在维港海滨加入餐饮等商业设施,以及推出主题式深度体验活动等。旅游业界相信上述措施有助吸引旅客。
在今年中国春节除夕(2月9日)和初二(2月11日),烟花汇演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举行,分别吸引47.9万人和33.8万人在两岸观赏,有力带动旅游业发展。
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表示,欢迎每月安排烟花和无人机表演,据去年经验,在放烟花当日及前后数日,旅客数字可比平日上升约八至九成,建议香港可考虑多举办节庆活动。例如在暑假高峰期,举办“夏日祭”,配合每月的烟花汇演,相信会为旅客带来新体验。
香港中通社报道,有声音认为,每月放烟花太密,担心没有新鲜感。不过,从日本花火大会可看出,活动有发展成长期特色、具低成本高收益的旅游产业链机会。
据悉,花火大会是日本夏季旅游招牌,给日本带来庞大经济效益。以去年8月的长良川花火大会为例,参观人数约45万人,过夜旅客约28万人。以旅游消费金额计算,该花火大会经济效益约30亿日元。
报道提到,香港拟每月举办的烟火会,每次花费约100万港元,旅发局将从政府给予的预算中调拨资源处理烟花汇演相关费用,日本则大部分是通过捐赠和赞助得到,包括在活动中受益的游船业、酒店餐饮业等。
崔定邦认为,香港完全有能力发展成港版烟花大会,维港魅力世界知名。前期由政府付费完全没有问题,若是想发展成长期产业,最后需转变为一个商业行为。政府现时首要目的,还是考虑短期吸引旅客来港,刺激消费。能否发展成为长期特色活动,可能还要看今年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