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华社
2月27日,中国国新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京津冀PM2.5下降近六成
综合中新网报道,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介绍,京津冀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大家一般讲的是交通、生态、产业,这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
目前,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去年PM2.5是38微克/立方米,北京市低一点,是32微克/立方米,“北京蓝”成为一个常态。
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经达到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
同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见成效
郭兰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
郭兰峰介绍,有序推动存量向外疏解。我们坚持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稳妥有序推进疏解工作。
一是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京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2014年,从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有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
二是推动中央单位所属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雄安院区都已经开工建设,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等央企雄安总部正在加快建设,中国三峡、中国船舶、中国电子总部也分别从北京迁移到武汉、上海、深圳,这也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布局。
雄安新区正在不断从蓝图变成实景
郭兰峰表示,雄安新区正在不断从蓝图变成实景。
据介绍,雄安新区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框架基本拉开、雏形显现;白洋淀治理成效持续巩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加。
此外,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表示,雄安新区医保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公积金缴存标准实现了与北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