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大的纸箱里,满满装着白菜、西兰花、菠菜等八九种本地应季有机蔬菜,旁边是已完成分拣装箱的礼盒。“这是我们新推出的接福纳百财礼盒,重4公斤。”有机购农场负责人王成城一边介绍有机蔬菜礼盒,一边清点装箱,“这些蔬菜今天一早刚从菜地里新鲜采摘,几个小时后就将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的有机购农场里,王成城和员工们正为春节的销售旺季忙碌。
海归组团下乡 把有机蔬菜价格打下来
中新社报道,梳着流行的低丸子头,一脸精致的妆容,很难想象这位毕业于法国巴黎商学院的四川姑娘,竟是有机蔬菜种植和销售的能手。这一切都源于她在法国进行的针对有机商品展开的市场营销课题调查。
在法国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为了做市场营销的课题,王成城走进当地超市搞调查,发现每家法国超市都有一个区域专门卖有机产品,不仅卖有机食品,还卖有机衣服、有机被套等,价格只比普通商品贵30%左右。“回中国后,我发现中国超市里有机蔬菜量少价贵,一些有机蔬菜单价几乎是普通品种的十倍。”从小对经商感兴趣的王成城,敏锐地发现了有机蔬菜种植的商机,萌发了“把有机蔬菜价格打下来,做平价有机蔬菜”的梦想。
2016年,王成城拉上另外4位留学法国的朋友和四川大学毕业的好友王晗臻,筹措了3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启动资金,在离成都市区数十公里外的双流区彭镇租下120亩土地成立农场,专门种植有机蔬菜。多年旅法经历极大地锻炼了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她很快融入乡村生活。
亏损7年 他们杀出一条商海血路
寒冬的清晨,地面的寒气结为霜,给农田里嫩绿的西芹披上薄薄一层“白纱”,黑色地膜里的韭菜正探出脑袋呼吸空气。坐在一辆沾着泥土的三轮车上,沿田埂巡查蔬菜的长势,是王成城每天的“例行公事”。看到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王成城倍感幸福,“那么多人能吃上我种的有机蔬菜,我特别开心。”
但王成城在乡村振兴的这条新赛道上的奔跑,并非一帆风顺。“前7年,我们一直处于亏损状态,300万元很快就烧光了。”农场最困难时,曾一度发不起工资。王晗臻透露,他曾有过1年零8个月没有拿工资的经历。
王成城和伙伴们依旧埋头干自己的事,他们进社区宣传、开超市,搞会员制,希望通过“农场+自营会员超市”模式杀出一条商海血路。
随着民众对健康的越发重视,对食材品质的要求随之变高,农场的销量也逐步上升。从2023年起,有机购农场实现转亏为盈,并在邛崃新租了近1000亩的基地。
如今,王成城的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120亩扩大到1000多亩,并帮助60余名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就业。68岁的陈萍早在2016年就到王成城的农场上班。“作为一个老年人,在这里工作不仅有收入,还能够锻炼身体,我很满足。”种植有机蔬菜多年,陈萍觉得这份工作能让更多人吃上放心营养的蔬菜,很有意义,“毕竟身体好才是真的好。”
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广袤的乡土大地持续焕发着勃勃生机。王成城对此感受颇深,“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供应的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的价差已经越来越小。这背后既有种植水平提高、产量上涨的功劳,更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给予的底气。”
对于未来,王成城信心十足,一边谋划做强自有品牌,一边与川渝地区多个有机蔬菜基地联动,“我们想整合更多的资源,通过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引进当地产品,丰富成都有机蔬菜品种,拓宽成渝有机蔬菜市场。”
“我们农场今年春节期间,除了正月初一(10日),其他时间都不打烊,有机蔬菜不断供。”王成城说道。她希望,农场在龙年能够“龙腾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