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反弹在即
发布时间: 1675354477489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675354477489

汇丰环球研究近日发布了以重启、复苏、促增长为主题的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展望报告,预计随着内地恢复通关,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其优势,2023年经济有望迎来反弹。

中新社报道,汇丰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反弹在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动在2022年受到疫情拖累,房地产和服务业受到冲击最大。随着内地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政策,预计通关人数将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住宿和餐饮消费回升将尤为明显,广东的消费增速预计将从去年的负值区间反弹回升。

同时,在香港和澳门,跨境旅游的正常化将提振当地零售业。预计2023年香港的零售销售同比增速将反弹至15%,而澳门的零售销售同比增速可能高达20%。

刘晶指出,考虑到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知名城市群的国家战略,广东制造业的优势与香港的金融专长可形成更大的协同效应。“我们预计2023年宏观政策将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广东的地方政府可能会继续推出退税、定向信贷支持等措施来支持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尽管外部需求增长放缓似乎已不可避免,但广东有很强的动力保持其制造业和出口的竞争力。”

刘晶提到,广东今年大概率将继续得到全国最高的专项债配额,并可能会推动基建投资扩展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香港也有宏伟计划。在2022年至2023年的香港特区政府预算中,会安排1000亿港元专门用于北部都会区住房、交通运输和基建。

北京《华夏时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内有9个城市也陆续公布了去年全年GDP数据,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额超过10.4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有四座城市GDP都超过1万亿元,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而在地区生产总值不到一万亿元的城市中,居首的是惠州,总值为5401.24亿元,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也在去年成功突破4000亿元,达到4045.45亿元。

各市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也浮出水面,普遍都在6%以上。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联动发展也步入现阶段。

《深圳特区报》报道,202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开始实施,截至目前,深圳已与佛山、中山、珠海等9个地市开通了26个组合港,2022年,深圳港通过组合港模式累计完成21万标箱的作业量,同比增长86.22%。

招商港口负责人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真正实现了大湾区多港口如一港,企业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可节省约30%的报关成本。按蛇口港现有中转业务量,每年可节省船公司报关费超过2400万元。同时,码头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国际班轮与内河驳船之间的衔接,减少货物港口停留时间,将平均堆存期5至7天缩短至2天以内,大幅提高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

责任编辑:赫拉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