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各地欢庆春节之际,“华人新年”的名称却引起了争议。一些机构与个人在英译时把它叫成“Lunar New Year”而非“Chinese New Year”,被中国网民炮轰并要求公开道歉。
BBC报道,大英博物馆近日发文宣传一场韩国农历新年活动时写道,“和我们一起庆祝韩国农历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贴文被分享到中国社交媒体后被炮轰,指大英博物馆将源自中国的新年冠以“韩国”是盗用文化。
在舆论压力下,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有合作关系的大英博物馆在推特上删除了这条信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校院内张贴介绍“亚洲各国春节习俗”的活动展板被涂鸦,原本的“Lunar”字眼被改成“Chinese”。有网民在小红书上发贴文,指校方要求学生组织必须使用“Lunar New Year”而非“Chinese New Year”,这些网民对此表达不满,质疑这是不尊重华人学生。
该校发言人在回应媒体询问时指出,南大除了中国留学生,也有来自韩国、越南等各国的学生与职员,“本着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精神,我们在年度庆祝活动中,使用了‘农历新年’(Lunar New Year)这个词。”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前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泰国总理巴育、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等多国政要、国际组织领导人纷纷发表新春贺词,他们有人使用chinese,有的则用lunar。
那么,春节的英译名到底该用什么?
北京《中国日报》报道,争议的矛盾点主要在于,是否应该使用chinese,即“中国的”这个定语。有人认为,中国的“春节”,只能称为chinese new year,不能叫lunar new year,使用lunar new year,有“否定中国、去中国化”的嫌疑,所以必须加以警惕。
一般而言,春节可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为spring festival,也可以采用解释性译法,翻译成chinese new year,或lunar new year,后者是指农历(阴历)新年。
首先,严格来说,中国传统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依照太阳黄道划分的,英语叫solar terms。但每年春节的日期,都是依照传统农历中基于“月亮运行(lunar)”,也就是阴历那部分进行计算。因此,农历新年也可被翻译成lunar new year。
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这两种翻译方法是从两种不同的维度来看。
chinese new year的翻译,是考虑到了国家、地域、文化的维度,也就是特指“中国这个国家的、中国人的、华人的”新年;而lunar new year,则是从阴历历法出发,指的是天文学中月球运行和月相周期变化意义上的新年。
事实上,很多使用lunar new year这个说法的人,未必有意抹黑中国文化或刻意“去中国化”,可能只是为了兼顾中国以外其它庆祝农历新年的国家和地区。
近些年来,除了中国,亚洲其他一些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甚至亚洲以外的很多地方,也因为中国及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开始庆祝中国的春节。因此,使用lunar new year这样的译法,不带有任何国家的属性,而是泛指全球各地共同欢庆的同一节日。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拜年视频中称,happy lunar new year,实际上也是在向全球欢度春节的人一同送上祝福。
不管春节的英文如何翻译,对于14亿中国人,还有千千万万的海外华侨而言,这个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岂会因一个名字而丢失原本的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