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兔子灯“福气船”。中新网
金虎即将携岁去,玉兔迎春送吉祥。年终岁尾,生肖民俗话题再次受到关注。十二生肖记人的生年属相,亦称十二属相,用以纪年、纪月、纪日或纪时。众多“神兽”之中,中国人为何选择老鼠、老虎、兔子、龙等来做“十二生肖”?中国人为何用动物而非植物来纪年?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揭秘问题的背后,正是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传统文化。
高巍表示,用兽来纪年是独特的纪年特色,除了中国,兽历也流行于很多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民俗现象。兽历与很多西方国家民众通过观察星座来纪年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高巍认为,中国有关生肖的文字记载在《诗经》中就已出现。作为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记录与先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物象,生肖便是其中一类,反映出先民的思维特征。比如《诗经》中《小雅·吉日》篇说“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其中“庚午”对应“马”,这与流传至今的十二生肖“午马”一致。
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为人的十二生肖属相,与古老而独特的干支纪年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显示,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把生肖和地支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周围实践中总结经验的生活化特征。春秋时期,十二生肖开始成型。
十二生肖在中国的流变特点显著。生肖与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文化孕育出的纪年方法,并伴随文化而不断发展;生肖是一种主要产生和应用于民间的计时方法,古代大量先民文化程度不高,用熟知的动物与地支相配来推算年龄和出生年份,每十二年循环一次,体现了民间智慧。
很多人好奇,中国人为何不用植物来纪年,而选择了动物?研究一般认为,十二生肖文化在中国发源形成于黄河长江流域,包括马、牛、羊、鸡、猪、狗等在内的动物,与古代先民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密切的联系,这是它们成为生肖的重要原因。
高巍认为,十二生肖和古代先民的动物崇拜心理有关。有的动物进入十二生肖,体现的是力量崇拜,比如老虎是勇敢、有力量的山中之王。在中华文化语境中,老虎的身上寄托着人们受到庇护、躲过灾难和侵害的愿望,而同样作为猛兽的豺狼则缺乏这样的文化语境;有的动物进入十二生肖,更多与人们的生活诉求有紧密联系,比如老鼠生育能力强、活动精力旺盛,借助对其生命力的崇拜,人类希望家庭人丁更加兴旺;龙作为传说中的“神兽”被列入十二生肖,集中了人们的综合情感诉求。先民按照朴实的想法塑造了统领很多动物、身份尊贵神通广大尤其是能及时行雨的“神龙”形象,同时满足力量崇拜和生活年景更加风调雨顺的期许。
历史长河中,十二生肖逐步发展成意涵丰富的生肖文化,其中不仅蕴含中国人对动物的崇拜和喜爱,也反映出古代中国人一直努力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契合点。
在高巍看来,中国人历来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主张人类活动要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关系,这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体现。中国人解决问题不从伤害和消灭他者的角度出发,而是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十二生肖就是这种观念的显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