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台北《中国时报》资料图
多家台媒2022年12月31日报道称,台湾知名作家严停云(笔名华严)12月10日在台北病逝,享寿100岁。她的写作起步并不早,但创作生涯长达45年,一生著述甚丰,包含24部小说、5本文集、60余篇自述短文。而她另一个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孙女。
作品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台北中央社报道,公开资料显示,华严是台湾知名的文化活动家和小说作家,她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家庭熏陶,其祖父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
自1960年发表长篇小说《智慧的灯》以来,华严几十年笔耕不辍,共创作了24部小说、5本文集、60余篇自述短文。
华严的小说从侧面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中国的历史和50年代后台湾的社会变迁,以及在变迁中人心激烈的内在冲突。华严作品富于创意,构思严谨,文笔流畅,情节动人,又擅于人物对话,深入刻划人性,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深受观众欢迎。
“纯家庭主妇也能有自己的天空”
台北《中国时报》报道,华严的写作,直至婚后几个儿女已较独立后才开始,而1980、1990年代又因侍奉年迈的母亲,几乎很少见她出现在女作家聚会。曾著有《华严小说新论》的作家林黛嫚指出,华严曾形容自己第一张写作桌,是在厨房旁楼梯上的一个小桌子,而她就利用做家事外的一点空档写作。
林黛嫚感慨:“我们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台作家的关注已太少,没有这些作家的创作与实验,未必能有尔后更成熟的作品。”她表示:“当时的作品风格是简单、朴实。而华严在看似保守的婚姻观、价值观之外,展现了即便是今日女性也致力追求的‘纯家庭主妇也能有自己的天空’,并且在创作形式上不断创新。”
以曾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15届金马奖多项大奖的《蒂蒂日记》为例,林黛嫚表示:“可以说是华严的代表作,她所呈现的婚姻观是相信命定的,遇到波折就要努力调适,在那个年代对许多女性读者而言,这样的价值观具有正面意义”。且当时小说改编为影视的成功,也成为今日很好的典范。
华严晚年尝试的“对话体小说”,完全以对话推进情节,深具前卫实验性,“透过对话要能不越界、不混淆,难度很大。”《文讯》杂志总编辑封德屏说,也由此看出华严在创作上不断地自我超越,对当时的创作者也深具鼓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