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刊的《2023年趋势特辑》,封面出现了蔡英文,于是蔡英文在个人脸书上称“这代表台湾在各方面的表现、台湾人民的努力受到世界高度的关注。”然而,这恐怕是误解,《经济学人》是在评估乌克兰战争之后,下一个国际冲突热点会在哪里,台湾就被认为可能发生战争的地方。
台北中时新闻网报道,第一篇提及台湾的文章是《台湾会成为亚洲的乌克兰吗?》,该文作者罗杰·麦克尚恩(Roger McShane)说“我理解为什么一些美国将军认为,中国大陆将在未来十年内入侵台湾……习近平可能是自毛泽东以来,最重视两岸统一的大陆领导者,把这件事与中华民族复兴给联系起来……他曾说,统一不能无限期推迟。”
该文还提到,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湾后,明显打破了台海原本的平衡格局。长久以来美国虽不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也没表态同意北京对台湾有主权。这样的模煳情况被佩洛西女士给破坏了,在她离开后,中国大陆以军演的形式表达愤怒。包括向台湾岛上空发射弹道飞弹,派出数十艘军舰和飞机前往其领土周边,就像在为封锁全岛在演练一样。
文章也简述了台湾对大陆的政策发生改变的情况,写道“两代人以前,台湾是国民党统治,在理论上同意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在则是由支持独立的民进党蔡英文所领导。”
文章称,台海是否战争,取决于中国大陆评估自己的胜算有多高,随着大陆军力的强大(海军的舰船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战争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当然,他们也会看到乌克兰战争的教训,而影响各方的考量。
美国希望台湾表现出更大的自我防卫决心,要求台湾建立更专业的武装部队,增加军事预算至少GDP的3%。也建议台湾采取“豪猪战略”(刺猬战略),以小搏大的游击作战,包括和隐蔽式防御阵地,或是机动式的打击性武器,尤对付对户的军舰和飞,而不是以正规的喷射战机、军舰和潜艇。
有些看法认为,与乌克兰战争相比,两岸战争可能更困难,因为通过160公里的海峡保持攻击,比跨越陆地边界更难。
作者说,至少北京同意一件事,对台湾发动争是下下之策,只要还有其他选择,他们应该不会如此做。但是,许多专家认为,大陆可能认为自己的选项正在减少。
另一篇提到台湾的文章是《2023年哪里可能爆发冲突?》作者多明尼克·齐格勒(Dominic Ziegler)在其中一段提到台湾。
他提到“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增长,对台湾的动武情绪也在增长。拜登总统多次表示如果台湾受到攻击,美国将保卫台湾。但是这也让华盛顿的一些人感到担忧,认为这反而可能会刺激中国大陆尽早采取行动。”
然而,作者认为,习近平在看到乌克兰战争的发展,俄罗斯面对战争泥潭以及严重经济封锁,接下来的一年里,应该不会对台湾动武,可能改向南海以及钓鱼台列岛有一些行动,用以测试美国及其亚洲盟友的反应。
《经济学人》的《2023年趋势特辑》出刊后,蔡英文在个人脸书上称,“这代表台湾在各方面的表现、台湾人民的努力受到世界高度的关注。”
然而,台北中时新闻网称,这恐怕是误解,《经济学人》是在评估乌克兰战争之后,下一个国际冲突热点会在哪里,台湾就被认为可能发生战争的地方。不管如何,这两篇文章其实并不是肯定台湾人民的努力被国际看到,而是分析台湾离战争有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