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特约记者楚榆报道】25日,“汉服创意与汉服版权”主题论坛在上海豫园举办。论坛首次发布《中国汉服产业发展报告(2022版)》,并邀请高校学者和行业专家,从不同角度聚焦汉服的前世今生。报告指出,近年来,“汉服”一词处于明显的高频高位,具有持续引领潮流的态势。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超级IP,其内容独特、自带话题,是科创并用和变现高效的商业竞争符号与流行话语体系。
▲8月3日,新疆乌鲁木齐市,身穿汉服游园的民众。中新社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进入21世纪后,汉服热正在世界范围兴起。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衣裳锦绣飘渺如风,感受着传统服饰文化的魅力。
汉服产业不受国际名牌掣肘
“‘汉服’是一个热词。”会上,上海汉服版权中心负责人蒋智威在解读《中国汉服产业发展报告(2022版)》时指出,汉服从21世纪初的时髦话题变成了当下的流行热词。
报告显示,近年来,“汉服”一词与时尚、时装、女装和海派相比,处于明显的高频高位,具有持续引领潮流的态势。此外,汉服同袍(汉服爱好者间的互称)的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社会阶层的分布广度不断延伸。“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超级IP,其内容独特、自带话题,是科创并用和变现高效的商业竞争符号与流行话语体系。”蒋智威说。
报告观察,在中国,汉服产业是一个不受国际服饰名品名牌掣肘和遏止的产业,也是一个易强易国际化的朝阳产业,其具有高度的中国特质,是中国故事的具体体现。
“汉服被历史性地推到了时尚潮流的风口,成为新一轮经济热点。”报告指出,中国有超过3000家以“汉服”为产品或公司名称的企业。以汉服批发零售为主的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江苏省南通市和盐城市及广东省广州市等地成为汉服制造业的聚集区。
汉服搭载的“文化自信”
哔哩哔哩党委副书记冷淞介绍,截至去年,bilibili网站上的国风爱好者人数初步统计达1.77亿,其中18至30岁人群占7成。这一群体热衷于发布穿汉服、写书法和国风创作等相关内容。
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理事杨娜就是一名资深的汉服爱好者。2006年,她开始关注汉服,曾在留学期间创办当地汉服社,并连续两年担任“汉服北京”社团负责人。2009年起,她开始专注梳理汉服的发展历史,陆续出版相关图书,并在海内外运营社交媒体账号。
她介绍,目前全球的汉服社团数量约2064家。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由1.09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升到63.6亿元。在海外媒体上,汉服也实现了“破圈”。在Tiktok上,有关汉服的视频播放量现已突破3亿次。
“从汉服复兴之初,海外华人的力量一直非常大。从关注、报道,到在海外成立汉服社,再到组织汉服快闪活动等,海外华人不断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海内外的汉服发展。”
杨娜认为,当代“国潮风”与汉服复兴密切相关,汉服成为当代参与人数最多、波及范围最广、最具有生命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复兴鲜明符号之一。
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玺增也指出,中国传统服饰也是世界服饰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人类世界服饰的贡献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