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灭绝
发布时间: 1658473171683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658473171683

6月18日,观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白鲟标本。中新社

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1日正式宣布灭绝。

已存在地球1.5亿年 白鲟最后一次现身是2003年

综合香港中通社、《新民晚报》报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1日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报告。名录显示,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其中,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裸腹鲟多瑙河种群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此次被提及的三种亚洲鲟鱼包括白鲟、长江鲟和西伯利亚鲟自然种群,前两种都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种。白鲟2003年最后一次出现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而长江鲟(达氏鲟)则是因为未能发现除增殖放流种群外的幼鱼而被评估为野外灭绝。

报告同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的非法贸易带来了非法捕捞,水坝阻断了它们的迁移路线,不可持续的沙石开采破坏了它们的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

长江流域分布着多达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拥有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生物12种。

白鲟体型硕大,可达七八米长,有“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白鲟和长江中华鲟一样,是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

与时间赛跑抢救珍惜物种

IUCN发布的报告同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的非法贸易带来了非法捕捞,水坝阻断了它们的迁移路线,不可持续的沙石开采破坏了它们的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

长江流域分布着多达4300多种的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近年来,中国已经加大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中国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与《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计划中对于中华鲟的现状描述是“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对于长江鲟则是“自然繁殖终止、野生种群基本绝迹、人工群体亟需保护”。

“长江鲟和中华鲟不应该只有灭绝一种未来。它们的人工繁殖已经突破,建立了一批人工群体,但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所幸‘长江大保护’已成中国共识,‘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法》等利好政策已陆续开始实施。”IUCN鲟鱼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表示。

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30多年来共放流中华鲟700万尾以上。不过,珍稀特有物种的恢复十分艰难,研究人员仍在与时间赛跑,尽可能缓解野生资源衰减对中华鲟种群繁衍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言言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