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团队提供的获得科研突破的实验示意图。中新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日发布,该校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近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新华社报道,利用量子隐形传态实现远距离量子态传输,是构建量子通信网的重要途径。但在实现过程中,量子纠缠分发的距离和品质会受到信道损耗、消相干等因素影响,如何突破传输距离限制,一直是国际量子通信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中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为人类探索远距离量子通信提供了新平台。但受大气湍流影响,光子在大气信道中传播后,实现基于量子干涉的量子态测量非常困难。
中新社报道,本次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6年,随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墨子号”平台为量子通信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纠缠分发资源。
该工作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
(编辑: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