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后又沉睡半世纪 巴西研究揭开史前化石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 1756294196436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6294196436

这只哺乳动物生活在大约5500万年前。巴西“G1”网站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8月27日报道】数十年前,巴西里约热内卢州伊塔博拉伊市(Itaboraí,Rio de Janeiro)出土了一具小型哺乳动物化石。最近,相关研究在古生物学顶级期刊之一《哺乳动物进化杂志》(Journal of Mammalian Evolution)发表后获得国际关注。

巴西“G1”网站8月26日报道,这只哺乳动物被命名为Itaboraiteminus macrodon(意为“巨齿伊塔博拉伊矮人兽”),生活在大约5500万年前,体长约40厘米,平均体重约6公斤。

这枚化石的一部分于20世纪40至50年代在伊塔博拉伊的市立古生物自然公园被发现。当时,因里约-尼泰罗伊大桥(Ponte Rio-Niterói)和马拉卡纳体育场(Maracanã)等大型建筑项目,承包商多在此开采石灰石。

彼时,化石被存放于巴西地球科学博物馆,其重要性直到最近才被古生物学家路易斯·奥塔维奥·卡斯特罗(Luís Otávio Castro)发掘。卡斯特罗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是史前生活在此的小型草食性陆生哺乳动物,虽然长相酷似棕榈鼠或斑鼠,但拥有独特的牙齿结构。

如今,部分化石标本已被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但也有部分留存于巴西地球科学博物馆。

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古生物学家拉斐尔·科斯塔·达席尔瓦(Rafael Costa da Silva)强调了保存标本的重要性:“这件化石在上世纪50年代被发现,此后一直存放在博物馆里,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知识来鉴别它、理解它的重要性。这正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我们保存这些物品,以便有朝一日人们能了解它们,并将这些知识传承给后人。”

1984年,采石作业停止后,发现化石的遗址被改造成一个直径近一公里的湖泊。如今,整个古生物自然公园占地125公顷,设有四条难度不同的徒步路线,周围环绕着岩石与化石,引领游客探索一场穿越时光的旅程。

公园的营业时间为每天上午8时至下午5时,地球科学博物馆则于周三至周六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开放。两个景点均免费入场。

责任编辑:段木心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