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与糖的“爱情史”:从殖民时期到现代甜品热潮
发布时间: 1755280440800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5280440800

【南美侨报网编译晓兆8月15日报道】从“爱情草莓”(morango do amor)到精品巧克力球(brigadeiro gourmet),再到杯装蛋糕和夹心复活节巧克力蛋,巴西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甜品热潮。

那么,巴西人为什么如此钟爱糖呢?

据《G1》报道,巴西的食糖历史可追溯至几个世纪前,远早于现代甜点的出现,且与葡萄牙的殖民历史直接相关。

甘蔗——巴西大部分食糖的来源——原产于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约在1万年前开始种植甘蔗,并逐渐将其传播至波利尼西亚、亚洲和地中海地区。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糖的供应十分有限,仅在药房中用于配制药物或作为补充能量的滋补品。

这一状况在14世纪开始改变,当时葡萄牙在马德拉岛(Ilha da Madeira)建立了第一批大型甘蔗种植园,并在16世纪将这一模式扩大到巴西——规模更为庞大。

糖随即成为葡萄牙殖民地的重要商品,其生产依赖奴隶劳动力在甘蔗种植园和制糖厂工作。

历史学家路易斯・达・卡马拉・卡斯库杜在《巴西饮食史》(História da Alimentação no Brasil)一书中估算,1583年至1587年间,贝尔南布哥州(Pernambuco)的66家糖厂生产了近3000吨糖。

尽管大部分糖出口到欧洲,但巴西人获取糖的便利性直接影响了蛋糕、甜点及水果蜜饯的食谱。

圣保罗大学历史学家维拉・费尔利尼解释道:“16世纪时,从王室食谱中就能看到变化。原本用蜂蜜或其他方式制作的甜品开始用糖替代。例如,白色奶冻原本不加糖或蜂蜜,后来则加入了糖。”

她补充说:“渐渐地,糖进入了饮食和食谱体系,尤其是在修道院甜品中,这些就是我们熟知的蛋丝、各种馅饼、甜面点、海绵蛋糕等,这些甜品在葡萄牙甜点中依然存在,巴西甜点正是它们的继承者。”

此外,非洲人和土著居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根据卡斯库杜的研究,他们偏爱直接来自甘蔗的甜味,以及库普阿苏(cupuaçu)、巴西莓(açaí)、瓜拉那(guaraná)、腰果(caju)等水果的味道,或是蜂蜜的香甜。

直到今天,几个世纪过去,巴西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出口国。

炼乳的革命

进入20世纪,巴西人与糖的关系变得更加多样化。食品工业化带来了新产品:汽水、夹心饼干和炼乳(leite condensado)。

根据雀巢引用的2020年Kantar Ibope调查数据(2021年BBC Brasil报道),94%的巴西家庭常备炼乳,人均每年消费约6.5公斤。雀巢称,炼乳参与了约60%的巴西甜品制作,这在全球范围内无可比拟。

这种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产品,在巴西的无数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巧克力球(brigadeiro)、慕斯、夹心蛋糕(pavê),以及近年流行的爱情草莓等。

历史学家黛博拉・奥利维拉解释说:“炼乳集合了巴西人喜爱的多个元素。我们喜欢很甜的东西,也喜欢湿润的甜品。炼乳就是这样——湿润、香甜、有质感,而且味道中性,奶香底味让它可以轻松搭配各种风味,比如开心果、巧克力、草莓、柠檬、百香果、椰子、咖啡、橙子……让甜品的口味选择极其丰富,且使用方便。”

有趣的是,最初的炼乳营销将其宣传为一种婴幼儿食品,可替代牛奶和配方奶粉。广告对母亲说:“女士,不必为缺奶担心。这里有一种好替代品,唯一值得您完全信赖的替代品。”

如今,这种说法缺乏任何科学依据,且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摄入糖。

在推出数年后,炼乳罐开始附带食谱小册子或直接印在包装上,家庭主妇纷纷收藏。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营销策略精准击中消费者需求,提供了实用、可靠、低成本的家庭甜品解决方案。

奥利维拉引用社会学家吉尔贝托・弗雷雷的话:“在巴西,甜品是用来拜访、致谢、吊唁、庆祝的。当有人出生时,你不会带烤乳猪去探望,而是带甜点。甜品有社交功能,是一种回馈和感激,承载着感情。”

弗雷雷在《糖:甜品社会学》(Açúcar:uma Sociologia do Doce)中指出,若不理解糖,就无法理解巴西东北人的文化。

炼乳甚至曾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巴西最受欢迎的甜品之一——巧克力球(brigadeiro)——名字源自1945年的总统大选,当时空军准将爱德华多・戈麦斯(Eduardo Gomes)竞选总统。支持者创造了口号“投票给帅气单身的准将”,并在集会和活动上分发这种新甜品。虽然巧克力球大获成功,但戈麦斯并未当选,总统由欧里科・加斯帕尔・杜特拉(Eurico Gaspar Dutra)担任。

多年后,巴西联邦政府因在任期内花费1560万雷亚尔购买炼乳而引发争议。当时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还发布视频,展示自己用炼乳涂在面包上吃。

巴西甜品更甜吗?

虽然难以直接比较,但许多食谱显示,巴西人确实比世界其他地方用更多的糖。通常,巴西的甜品食谱比类似的外国版本多用约50%的糖。

比如传统的巧克力酱胡萝卜蛋糕,英国版仅用约200克糖,而巴西版可高达400克。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巴西奶蛋布丁与法式布丁的对比,或巴西炼乳牛奶糖与阿根廷牛奶糖的对比中。

即使是德国的蜂蜜香料蛋糕,在巴西也变成了夹心牛奶糖并外裹巧克力的甜点。

巴西招牌甜品巧克力球用一整罐炼乳制作,而每100克炼乳中平均含糖55克。

巴西人到底摄入多少糖?

巴西卫生部统计显示,巴西人平均每天摄入80克糖,相当于18茶匙,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最大摄入量(50克,即12茶匙)多出50%。

这一高摄入量使巴西与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并列全球食糖消费最高国家之一。相比之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糖摄入量仅为巴西的三分之一。

巴西农业与畜牧部的数据还显示,这一习惯在近几十年显著增长。20世纪30年代,人均年消费量约15公斤,1990年增至50公斤,如今已达到约65公斤。

全球其他地区的糖消费也有所增加。据估计,自1850年至今,全球糖消费量增长了100倍,尽管各地存在差异。

研究显示,约60%的糖摄入来自直接添加到食物和饮料中的糖,其余来自加工和超加工食品。

里约州立大学营养学教授丹尼埃拉・卡内拉指出:“在巴西的许多公共机构,咖啡壶里的咖啡都是预先加了糖的,人们甚至不用自己加。另外,也有人会在已经含糖的巧克力奶中再加糖。”

糖与健康

虽然糖在巴西文化中根深蒂固,但过量摄入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卫生部指出,糖摄入过多与近几十年来巴西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上升密切相关。

卡内拉解释说:“体重增加是一个重要问题。肥胖不是单纯的外观问题,它是疾病,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息息相关。”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戒糖,或不能偶尔吃一颗爱情草莓。营养学家的建议是适度享用。

逐步减少食谱中的糖、重新找回食材原本的味道(往往被糖的甜味掩盖)、并重新审视饮食习惯,都是平衡健康与美味的策略。

卡内拉建议:“骤减糖分可能很难,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味觉。但可以逐步减少,而不是用人工甜味剂替代。如果慢慢减少,味觉会逐渐适应,直到停止或少量摄入。此外,避免食用标有高糖警示的超加工食品,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饮料和咖啡中的额外加糖,也有很大帮助。”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