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伊亚州出现剧毒“狮子鱼”,恐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发布时间: 1753203861718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3203861718

【南美侨报网编译晓兆7月22日报道】在巴伊亚州南部沿海旅游胜地Taipu de Dentro(属Maraú市),当地居民捕捉到一条外来入侵物种——狮子鱼。根据Maraú市环境秘书处消息,该鱼类具有剧毒,可能破坏当地海洋生态平衡。

来自远方的威胁

据《G1》报道,狮子鱼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此次在河海交汇的河口区域被发现。这类区域不仅是多种动物繁殖成长的“海洋育儿所”,还在缓解气候变化和潮汐影响方面起到重要屏障作用。

据环境秘书处生物学家斯特拉介绍,这条狮子鱼已被收容,将用于科学研究。她指出:“狮子鱼每次能产卵3万枚,26天即可孵化。它们能吞食多达自身七成体积的鱼类,每20分钟可吃掉30条小鱼,而且几乎没有天敌。研究人员、渔民和依赖海洋生活的社群必须团结协作,才能加以控制。”

狮子鱼为何危险?

繁殖速度极快,每年可多次产卵,成千上万的幼鱼迅速扩散;成年体长可达47厘米,拥有18根带毒刺;非本地鱼类,掠食者无法识别其为猎物;捕食量惊人,可导致某些食物链系统崩溃;对人类亦具威胁,其毒刺可能引发剧烈疼痛、抽搐、血压异常,甚至心脏骤停和感染。

专家特别提醒,公众如发现狮子鱼,切勿用手直接接触,应拍照记录,避免毒刺,并尽快向巴伊亚州环境与水资源管理研究院或市环境部门报告。

入侵不断:5吨入侵珊瑚被移除

7月17日,在Itaparica岛沿岸(如海军桥、码头和Pandelis区域),市政府与环境部门联合行动,从Todos-os-Santos湾移除了超过5.5吨外来入侵珊瑚——Chromonephthea braziliensis八射珊瑚。

此次行动分两阶段进行,共清除入侵物种5,549.57公斤,其中第一阶段为2,939.42公斤,第二阶段为2,610.15公斤。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助推蔓延

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国际航运频繁、沿海污染与城市化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一步加速了外来物种入侵。

巴伊亚州环境秘书处政策与环境规划主管蒂亚格指出:“气候变化正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生态系统和物种分布,这些影响在外来物种扩散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目前尚无专门监控狮子鱼的官方机制,现有发现多为零星记录。针对这种新出现的生物入侵情况,环境部门已启动《警报、早期发现与快速响应机制》编制工作,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举办相关工作坊,与社会各界共同制定应对方案。

如果你发现外来物种,请这样做:不要杀害或擅自捕捉;联系邮箱:peld.bts@gmail.com;

如确有必要移除,须向**巴西环境与可再生自然资源研究院提交申请,说明移除的物种和使用方法。

蒂亚格提醒:“环境管理局将评估移除方法的环境风险,因为即使出于善意,不当移除方式也可能造成更大生态伤害。”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