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编译王晗报道】巴西刚刚启用了全球最大的蚊子生物工厂,即位于库里蒂巴(Curitiba)的WolbitolBrasil,该工厂于7月19日正式投入运营,将负责大规模生产接种了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埃及伊蚊,这种细菌能够阻断登革热、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传播。
巴西《环球报》报道,乍一看可能有些奇怪,但这些蚊子非但不会构成威胁,反而是“有益的”。它们将被送往这些疾病高发的城市,帮助控制疫情和流行病。该工厂目前拥有约70名员工,每周可生产高达1亿枚蚊卵,足以满足大城市地区的需求。初期,生产将专供卫生部。
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被释放到环境中后,会与当地的伊蚊交配,并将细菌传播给它们的后代,大大降低了它们传播虫媒病毒的能力。
据巴西国家通讯社称,该方法自2014年以来已在巴西进行测试,并分别在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的图比亚坎加(Tubiacanga)和尼泰罗伊(Niterói)的胡鲁胡巴(Jurujuba)地区率先推广。该项目已取得良好成果,根据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Fiocruz)最近的研究,经处理地区的登革热病例最高减少了96%。
该技术不涉及转基因蚊子,被认为是安全且可持续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生物工厂是对其他控制措施(例如清除蚊子滋生地和使用杀幼虫剂)的补充,并且依赖于民众的配合。
研究表明,沃尔巴克氏体天然存在于地球上约60%的昆虫体内,但埃及伊蚊中却没有。自2010年代初以来,科学家们已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将这种细菌引入这些蚊子体内,而无需改变它们的DNA。
在埃及伊蚊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的存在阻止了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这种方法目前已在14个国家或地区使用,是科学界对抗虫媒病毒的最大投资之一。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