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晓兆7月17日报道】圣保罗南区格拉雅乌(Grajaú)一名居民因名字中的一个字母差异,被错当作强奸幼女的嫌疑人,在皮涅鲁斯临时拘留中心(CDP de Pinheiros)被关押超过一周。
据《G1》报道,现年56岁的电工贾布松·安德拉德·达席尔瓦(Jabson Andrade da Silva)出生于巴伊亚州阿拉西市(Araci),自1991年起定居圣保罗,与妻子结婚33年,育有两个女儿,无任何犯罪记录。然而,被举报性侵幼女的却是另一人,名为Jabison Andrade da Silva(多了一个“i”),案件发生在巴伊亚州另一座城市——乌巴塔(Ubatã),时间跨度为2008至2015年。
正是名字中的这个微小拼写差异,让无辜的贾布松成为警方通缉对象,并在7月7日至15日期间被错误羁押。案件从最初立案、到法官下达逮捕令,错误的姓名始终未被纠正。
法院承认错误,检方请求撤销羁押
巴伊亚州法院发布声明称,负责该案的法官爱德华多·卡米洛接获报告后,下令释放贾布松。声明称:“检察机关和民警承认在警方调查和指控中错将另一人列为嫌疑人。”
巴伊亚州检察院表示,已于7月11日向法院提交意见书,请求撤销对贾布松的羁押令,并指出“经审阅案卷材料和辩护提交的证据,发现存在身份识别错误的可能,即被拘者与真实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同名误认”。
家中被捕,妻子当场晕厥
贾布松讲述了被捕当天的情形。7月7日早上10点左右,警方登门逮捕他。
“他们问我是否有案底,我说没有。他们说:‘这是来自巴伊亚州的通缉令,指控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行。’我问是什么,对方说是强奸未成年人。我当场懵了,说我什么都没做,我的良心是清白的。我妻子听了当场晕过去。”他说。
他被带往警局后,多次强调是误抓。他提供了身份证明,但警方称其名下还有其他案底,令他更加震惊。
“在第一间警局,我设法联系上我妻子,请她让我一位亲戚帮忙找律师。”
第二天,他被带往巴拉丰达法院出席听证会,随后送往CDP皮涅鲁斯监狱。
狱中经历:不堪回首
“实在难以描述我经历了什么。被关进的牢房里,有个狱友总共服刑20年,已经进过四五次监狱。那儿的饭少得可怜,环境极其恶劣,是为了让人再也不想回来。太不人道了。”
“我以前也看过被冤枉坐牢的报道,但没想到这事会发生在我身上。2000年左右,我的名字也曾在苏萨诺(Suzano)的一起伪证案中被混淆过,但那次只是错用名字,这次却是强奸指控,这样的事我连给我最讨厌的人都不希望发生。”
他还描述了在狱中受到惩教人员的粗暴对待。
“刚进监狱时,他们剃掉我头发,让我手扶着栏杆。一名狱警冲我大喊:‘把手缩回去,你这废物!’就是这种待遇,极度不尊重人。你什么都不能说,气氛压抑得令人发疯。我说我无辜,他们却说:‘每个人都这么说。’”
尽管如此,他仍努力保持冷静。
“最初5天我非常担心我妻子。因为一周前她还在做心脏检查。但后来一位女律师告诉我她很好,我才稍微安心些。我靠近了监狱里的福音团体,那些人给我很多安慰和支持。”
“他根本不是那个人”——家人全力奔走
贾布松的女儿凯瑟琳·洛伦索回忆称,他们很快意识到,这份通缉令根本不是针对她的父亲。
“案件陈述中,举报人说她的前伴侣在巴伊亚与她共同生活6年,并对她女儿实施性侵,时间是女儿从6岁到12岁。可我爸多年来一直住在圣保罗,只有我和他年轻时生的另一个女儿,从来没有继女。”
家属第一时间请了律师,因为警方称有可能将贾布松“押解回巴伊亚”。家人赶紧收集证据证明他当年在圣保罗工作——例如签署劳动合同等文件。
2008至2015年间,他一直在圣保罗市某住宅担任看门人,有正式工作记录。
同时,他们还联系巴伊亚当地媒体,希望能引起案件举报人的注意,促成案件真相还原。
“我们刚好找到一个记者,他是那位女士的邻居。他把情况转达并上了新闻。案件受到关注后很快有了进展。否则,我爸现在可能还在牢里。司法程序非常缓慢。”凯瑟琳表示。
律师介入,证据确凿终得释放
律师卡洛斯·马格诺表示,案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身份识别严重错误。
“案件根本不成立。我一看证据就知道有误认的可能性,很可能是因为名字相似导致认错人。对他发出通缉令,是一起严重的司法错误。”
律师指出,逮捕前甚至没有做最基本的核对程序:“没有核查出生日期、父母姓名、身份证、纳税人编号等基本身份信息,直接决定将一名无辜者监禁。而且指控是如此严重,以至于他被单独关押在CDP的‘安全区’。”
在提交完整证明材料后,包括巴伊亚当地代理律师的协助,检方与法院几乎立即支持释放,但因行政系统流程缓慢,实际释放时间被延迟。
7月15日(星期二),法官签发释放令,贾布松终于重获自由。他的家人早已守候在狱外,女儿拍下了他出狱的那一刻。
后续:将起诉国家寻求赔偿
“你会感觉自己被困在刀尖上,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有些人会起冲突,我已经没有力气和年轻人打架了。虽然没人威胁我,但狱警的态度真的太恶劣了。感谢上帝,律师迅速介入,我现在终于回家了。”
“我会起诉国家,要求赔偿。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他们今后做事更加谨慎。”他坚定地说。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