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议题聚焦人工智能——行业精英深度探讨
发布时间: 1751824935835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1824935835

不同国家的记者们用翻译软件进行沟通与交流(南美侨报记者孙荧摄)

【南美侨报记者陈妤汎里约热内卢报道】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各国热议的焦点议题之一。各国领导人将围绕“和平与安全与全球治理改革”、“加强多边主义、经济与金融事务及人工智能”以及“环境、COP30与全球卫生”等三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各领域的深远影响,本报记者在峰会期间采访了巴西本地的律师、数据分析师、记者等多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现状,以及他们对这项技术在未来发展的期待与担忧。

巴西总统卢拉在5日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表示,”科技革命影响着我们经济的所有领域。人工智能带来了几年前甚至难以想象的可能性。在缺乏集体协商达成的明确指导方针的情况下,仅凭大型科技公司的经验所开发的模型,将会变成一种误导。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需要通过多边机制来进行治理。“

会计李安娜表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技术型会计师”角色正逐渐被市场淘汰。那些仅掌握“借贷记账”逻辑、专注于机械执行任务的会计人员,已不再符合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面对这一趋势,所以现在的大学,在课程上大有改革,为学生构建更加现代化、综合性的培养体系。她说,“人工智能并不会消灭会计行业,但它必将深刻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与职业定位。未来的会计师不再只是‘记账员’,而将转型为企业的分析师、沟通者和战略合作者。”

“‘我感觉它就像是我的“高级实习生’”,在巴西工作的华人数据分析师吴欣这样说道。作为数据分析师,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大量的数据规整分类,是个非常“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她表示,AI极大提升了日常的数据处理和编程效率,“有些函数名称记不清,AI搜索的准确率反而更高。”

吴欣表示,AI的出现和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有些相似,很多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但不可否认的是AI的确给人提供了便利,但是不应该让人工智能过多的参与到日常工作中,这就有可能涉及一些敏感信息。她提出,要用一种“变通”的方式去提问,尽量不要涉及那些受法律保护的数据,“在这一方面,我们仍然需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意识。”

海事与石油天然气领域资深律师菲利普表示,人工智能和他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他认为主要的变化之一是提升了日常基本事务的处理效率,例如撰写电子邮件、摘要、报告、语法校对、语言转录/翻译,以及工时记录的自动填写。但是像撰写法律上诉或法律意见书这种复杂工作并不适合使用人工智能,甚至如果使用,会对律师产生处罚风险。他认为,要避免让原创性、技术性和学术性的内容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人工智能应该是一种支持工具,而不是你的“大脑”。”他这样告诉记者。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治疗过程必须以人本的、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心理医生埃迪埃莱告诉记者。她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人工智能都不应该被用于制定或引导患者的治疗方案。这始终是心理学家的职责,并且心理学家必须持续更新对个案的研究与理解。

巴西记者斯坎加雷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平时的工作中,人工智能已经慢慢渗透进来,她在音频转录等工作中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但经常需要手动校对,“错误很多,还得重做。”她指出,AI已渗透日常生活,很多人其实在使用却并未察觉。她认为,科技不断进步,但人类在伦理与责任方面的进展仍有限。对于人们担忧AI造成失业,她表示问题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政府和市场如何应对。

在儿童教育和版权方面,她也表达了担忧,“孩子需要锻炼大脑,不能让AI代劳所有学习。”她强调,金砖国家都将面临AI带来的挑战,但一些国家已开始讨论如何让技术为医疗、科研服务,而不是取代医生等人类角色,“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依然重要。”

不难看出,人工智能已不可逆地渗透进各行各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既带来效率与便利,也引发关于隐私与就业的深层讨论。希望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与合作,能够推动全球在技术发展与监管之间找到平衡,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共同利益。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