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孟信主5月22日报道】早上洗澡还是晚上洗澡更好?这一话题长期引发讨论。支持者各执一词:前者认为晨起沐浴能唤醒身心,以清爽状态开启新一天;后者则强调晚间洗浴可“洗去全天疲惫”,助力放松入睡。那么,科学研究如何解释?
微生物学研究表明,无论选择早晚,洗澡本身都是维持健康的必要习惯。其核心作用包括清洁皮肤屏障,清除污垢、油脂,降低毛囊炎等皮肤感染风险;同时也是体味管理的关键——汗水本身无气味,但葡萄球菌等皮肤常驻菌分解汗液中的蛋白质与脂肪酸后,会产生含硫化合物(如甲硫醇)形成刺鼻体味,洗澡可直接冲走汗液与细菌代谢前体,从源头减轻异味。
晚间洗澡的优势在于能清除日间积累的环境污染物(如PM2.5、花粉)、皮脂及汗液,减少其转移至床单枕套的概率,人体每天分泌约2-3克皮脂,混合汗液后易形成微生物繁殖的温床;睡前清洁配合舒缓沐浴露,还可通过水温促进血液循环,辅助缓解肌肉紧张,对压力型失眠者有一定助眠效果。但夜间人体仍会分泌约50-100毫升汗液,皮肤菌群持续代谢可能导致晨起时仍有轻微体味;若床单超过3天未清洗,残留的皮屑(每人每天脱落约10亿个皮肤细胞)会成为尘螨的主要食物来源,其排泄物中的Der f1蛋白可能引发过敏。
晨间洗澡则能及时清除夜间代谢产物,冲走8小时睡眠中积累的汗液、皮屑及细菌代谢物,尤其适合床单清洁频率较低的人群;洗净的皮肤表面细菌数量可减少60%-80%,搭配清洁衣物能显著延缓日间体味产生(可延长清爽状态2-3小时)。需注意的是,低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晨起用过热水温洗澡,以防诱发体位性低血压;干性皮肤者需控制晨间清洁力度,避免过度去脂加重干燥。
微生物学家强调,洗澡效果需配合床上用品管理:建议每周至少1次用55℃以上水温清洗床单(可有效杀灭尘螨),使用含生物酶的洗涤剂分解油脂与汗渍;油性皮肤可选含2%水杨酸或0.5%硫磺的沐浴露,敏感皮肤则选无香型、低泡型产品(pH值5.5-6.5);运动后建议及时冲洗(汗液滞留超2小时会增加细菌定植风险),干燥季节可适当减少晚间沐浴频率。
总结来看,无论是“晨浴派”还是“夜浴派”,关键在于建立规律的清洁习惯,并维护整体卫生环境。多数人若能坚持每周2-3次晚间沐浴、每日晨起简单洁面梳头,同时定期清洁床品,即可实现微生物控制与舒适度的平衡。健康的本质不在于“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持续、科学的生活方式构建。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