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埃尔特·诺盖拉的工作时间从上午11时开始。巴西“G1”网站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5月22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巴西部分企业开始采用一种新工作模式,允许员工依照自己的生物钟“时型”灵活调整工作时间,让“早起的鸟”与“夜猫子”都能达到其最佳工作状态。
巴西“G1”网站5月20日报道,拉埃尔特·诺盖拉(Laerte Nogueira)是巴西Everymind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他的工作时间与大多数巴西“打工人”截然不同,是从上午11时开始,因为他所在的公司采纳了名为“生理节奏工作”(chronoworking)的考勤模式。
这一模式由英国记者艾伦·斯科特(Ellen C. Scott)提出,旨在为员工带来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在这种模式下,员工可以选择在更贴合个人生物钟“时型”的时间工作。而所谓“时型”决定了一个人在一天当中何时最有精力,换句话说,有些人早晨工作效率高,有些人则在晚上更高产。
不过,圣保罗联邦大学(Unifesp)医学院教授、睡眠研究所研究员瓦尼娅·达尔梅达(Vânia D'Almeida)表示,大多数人属于“中性型”,即没有明显的时间偏好,可以早起也可以晚睡。
目前,这种灵活的工作模式在海外较为流行,但也被多家巴西公司采纳。通常情况下,它需要与远程办公模式结合。Everymind公司人力与文化副总裁爱德华多·努内斯(Eduardo Nunes)介绍,尽管员工可以自由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工作时间,但也需要注意与上级、团队成员和客户沟通和协调。目前,该公司的500多名员工中,近90%可以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这使得员工对公司满意度较高。
然而,这种工作模式真的值得推广吗?瓦尼娅认为,如果施用得当,它对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都有助益,但前提是要尊重员工的“时型”偏好,并确保他们保持规律、健康的睡眠习惯。
巴西热图里奥·瓦加斯基金会(FGV)研究员兼教授佩德罗·卡马戈(Pedro Camargo)强调,关键不是工作时间,而是能否按时交付成果。他提到,这种工作方式实际上可以减少心理疾病,比如工作倦怠、压力和烦躁情绪,同时可以提升员工间的协作能力。
Everymind副总裁爱德华多认为,这一工作模式给公司带来了诸多好处: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令其对公司事务有更高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并增强员工多样性与包容性。
人力资源专家雷纳托·阿门多拉(Renato Amendola)则指出,疫情已证明,工作效率更多取决于专注力、清晰的目标和使命感,而非僵化的打卡时间。“在大城市,通勤通常需要耗费数小时,日常工作令人精疲力竭,这种灵活工作模式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然而,要真正推广这一模式,还需要不断发展和更新相关立法,尤其是巴西的劳动法。”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