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晓兆5月15日报道】巴西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智能食品包装,无需闻味或触摸,仅凭颜色变化即可判断鱼类是否变质。这项由巴西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合作开发的技术,有望革新食品保鲜监测方式。
这种“魔法包装”的核心在于天然色素花青素——这类存在于紫甘蓝等鲜艳植物、水果中的色素,具有随环境酸碱度(pH值)变化而变色的特性。科学家将花青素融入智能纳米纤维膜,这种由食品残渣制成的纤维细如发丝,形成的膜状材料可贴合传统包装。
纳米纤维膜不仅能感知pH值变化,还能监测细菌繁殖和挥发性化合物释放——这些都是鱼类及海鲜变质的关键指标。随着食品腐败,包装会通过颜色变化直观预警:
技术优势
研究团队采用“溶液气吹纺丝技术”生产纳米纤维膜:利用压缩气体将材料吹成极细纤维,沉积后形成类似棉花的膜结构。该工艺具有生产速度快、可大量生产、成本更低、材料利用率高、耗能更少等优势,且原料可利用食品加工残渣,更环保可持续。
应用前景与挑战
目前该技术尚未商业化。尽管在黑线鳕鱼柳(merluza)实验中效果理想,Embrapa研究人员表示,需进一步扩大测试范围,验证其对其他鱼类及海鲜产品的适用性。若成功推广,这种智能包装将为食品行业提供低成本、可视化的新鲜度监测方案,助力减少食物浪费。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