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晓兆4月25日报道】近日,巴伊亚州西南部马利亚达市(Malhada)渔民在圣弗朗西斯科河(Rio São Francisco)捕获一条长2.2米、重80公斤的巨型鱼类。经专家鉴定,该鱼为亚马孙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系原产于亚马孙流域的顶级掠食者,其出现在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入侵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的"沉默杀手"
巴伊亚联邦大学生态学教授弗朗西斯科・凯尔莫指出,巨骨舌鱼具有三大生态威胁:
入侵路径推测:
合法养殖的双刃剑:保护与风险并存
尽管巨骨舌鱼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允许在获得环保许可的前提下养殖(如亚马孙州部分可持续项目),但跨流域养殖风险极高:
巨骨舌鱼档案:从"水中恐龙"到生态威胁
渔民亲历:捕获"河中巨兽"的惊险过程
4月16日,七位渔民在Pau D’arco沼泽区合力捕获该鱼:
渔网需承受超500公斤拉力,渔民通过敲击船身制造声响引诱鱼群靠近;
耗时2小时收网,期间巨骨舌鱼多次撞击渔船,险些造成翻船;
生态警示:跨流域物种迁移的监管缺口
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是巴西东北部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孕育着150余种特有鱼类。凯尔莫呼吁:
"一条鱼的出现可能预示着生态危机的开端。"凯尔莫强调,"外来物种的生态成本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显现,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