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巴伊亚州惊现80公斤巨骨舌鱼 专家警告外来物种威胁本地生态
发布时间: 1745603531527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5603531527


【南美侨报网编译晓兆4月25日报道】近日,巴伊亚州西南部马利亚达市(Malhada)渔民在圣弗朗西斯科河(Rio São Francisco)捕获一条长2.2米、重80公斤的巨型鱼类。经专家鉴定,该鱼为亚马孙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系原产于亚马孙流域的顶级掠食者,其出现在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入侵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的"沉默杀手"

巴伊亚联邦大学生态学教授弗朗西斯科・凯尔莫指出,巨骨舌鱼具有三大生态威胁:

  1. 掠食优势:作为肉食性鱼类,其食谱包括本地鱼类、甲壳类及小型水生动物,可能导致土著鱼种数量锐减;
  2. 环境适应力:拥有肺状鳔(可直接呼吸空气),能在低氧水域生存,挤占本地鱼类生存空间;
  3. 缺乏天敌:在非原生环境中无自然捕食者,种群易呈爆发式增长。

入侵路径推测:

  • 最可能源自非法水产养殖逃逸。凯尔莫解释:"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近年频发洪水,可能冲毁未规范管理的养殖池,导致巨骨舌鱼进入自然水体。"
  • 合法养殖的双刃剑:保护与风险并存

    尽管巨骨舌鱼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允许在获得环保许可的前提下养殖(如亚马孙州部分可持续项目),但跨流域养殖风险极高:

  • 合规要求:养殖需配备防逃设施(如高围栏、过滤系统),并定期监测种群动态;
  • 技术门槛:凯尔莫强调:"不同流域的水文条件差异显著,跨区域养殖必须经过生态风险评估,否则等同于人为释放入侵物种。"
  • 巨骨舌鱼档案:从"水中恐龙"到生态威胁


    渔民亲历:捕获"河中巨兽"的惊险过程

    4月16日,七位渔民在Pau D’arco沼泽区合力捕获该鱼:

  • 发现线索:当地居民早前目击"巨型黑影"翻涌水面,形容其为"会潜水的树干";
  • 捕捞难点:

    渔网需承受超500公斤拉力,渔民通过敲击船身制造声响引诱鱼群靠近;

    耗时2小时收网,期间巨骨舌鱼多次撞击渔船,险些造成翻船;

  • 后续处理:渔获按人数均分(每人约10公斤),鱼肉供社区食用,鱼鳞、鱼骨被制成手工艺品。
  • 生态警示:跨流域物种迁移的监管缺口

    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是巴西东北部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孕育着150余种特有鱼类。凯尔莫呼吁:

    1. 加强养殖监管:全面排查流域周边养殖场,禁止未经许可的跨流域引种;
    2. 建立应急机制:对已发现的巨骨舌鱼个体实施"发现即捕捞",避免繁殖扩散;
    3. 公众科普:通过社区宣传提升渔民对入侵物种的识别能力。

    "一条鱼的出现可能预示着生态危机的开端。"凯尔莫强调,"外来物种的生态成本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显现,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