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孟信主4月25日报道】在全球咖啡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巴西市场年初出现一种名为“咖啡味粉末”的新产品,被消费者俗称为“假咖啡”。本周三(23日),巴西农业部通报称,今年2月查获的三个品牌相关产品因完全不含咖啡成分,不仅不能归类为咖啡,甚至不符合食品标准。农业部已向公众公示真假咖啡鉴别标准,揭开这场食品欺诈的面纱。
巴西法律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咖啡?
根据巴西《食品法》规定,咖啡饮料必须100%由咖啡果实制成(注:咖啡果实即咖啡豆的来源,属于茜草科植物果实)。法律允许咖啡中含有最多1%的天然杂质,具体分为两类:
但法律明确禁止以下“异物”(人为造假标志):
“假咖啡”的真面目:三无产品的欺诈逻辑
此次查获的“咖啡味粉末”经检测完全不含咖啡果实成分,属于以非法添加物冒充咖啡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包括:
农业部强调:这类产品既不能称为咖啡,也不能作为食品销售,因其未通过任何食品安全性检测,且违反《食品法》关于成分真实性的强制规定。
咖啡分级标准:精品咖啡与传统咖啡的差异
1.精品咖啡(BSCA标准)
巴西精品咖啡协会(BSCA)规定,精品咖啡需满足:
✅仅使用成熟、完整、无瑕疵的咖啡果实;
❌禁止使用破碎果、发酵果、未成熟青果。
2.传统咖啡(工业标准)
允许含有少量非恶意杂质(≤1%),原料可包含:
关键点:传统咖啡的杂质源于自然混入,属于合规范围;而“假咖啡”的“异物”是人为添加的造假原料,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官方认证与法律红线
巴西咖啡工业协会(Abic)认证产品需通过严格质量检测,确保杂质含量合法、无异物添加。
植物性产品检验部门(Dipov)负责人雨果・卡鲁索强调:无论异物含量多少,只要检测出人工添加的替代成分,即构成食品欺诈,涉事企业将面临罚款、产品下架及刑事追责。
消费者如何避坑?
农业部表示,将持续加强对咖啡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利用价格波动投机造假的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与巴西咖啡产业的国际声誉。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