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晓兆4月14日报道】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正式批准了由圣保罗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与法国-奥地利制药公司Valneva合作研发的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疫苗的注册申请,该决定于本周一(14日)刊登在《联邦政府公报》上。据《G1》报道,这意味着该疫苗已获准在巴西境内为18岁以上人群接种。
全球首个获批的基孔肯雅热疫苗
这是全球首个获得官方许可的基孔肯雅热疫苗。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会引发关节慢性疼痛的病毒性疾病。2024年,全球已有62万人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等国家。该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传播,而埃及伊蚊同样也是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
疫苗研发与临床试验历程
疫苗的注册申请于2023年12月提交至Anvisa。同年,该疫苗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2024年9月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的三期临床试验研究以巴西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显示,接种一剂疫苗后,曾感染过基孔肯雅病毒的受试者100%产生了中和抗体,从未感染者中则有98.8%产生了抗体。在接种6个月后,99.1%的青少年仍保持有效的免疫保护。大多数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肌肉酸痛、疲劳和发烧。
下一步:纳入公共免疫计划
尽管疫苗已获得批准,但在面向全国推广接种前,仍有若干程序需要完成。据圣保罗州政府介绍,布坦坦研究所正在研发一个采用本国产原材料的新版本,以便更好地纳入巴西国家公共卫生系统的免疫规划。疫苗能否被正式纳入巴西国家免疫规划,还需经过国家卫生系统技术引入委员会的审核以及其他卫生管理部门的评估。根据布坦坦研究所所长埃斯佩尔・卡拉斯介绍,一旦获得Conitec(推测为国家卫生系统技术引入委员会Conitec,原文未全拼展开)的批准,该疫苗将优先在疫情高发地区开展接种。“在基孔肯雅热的情况下,卫生部的策略可能是优先为流行地区(病例集中的区域)的居民接种。”埃斯佩尔・卡拉斯说。
关于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的病毒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能没有症状,但也可能出现以下典型症状:体温高于38.5°C的发烧;手脚关节剧烈疼痛;头痛与肌肉酸痛;皮肤出现红色斑点。
公共健康方面,该疾病带来的后遗症影响巨大,严重的关节疼痛可能长期持续,甚至长达数年。部分病例中已记录有因基孔肯雅热相关并发症导致的死亡情况。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