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桑梓3月21日报道】巴西联邦最高法院(STF)于20日修改了2023年11月批准的允许以受访者言论对媒体追究责任的观点。在分析对该判决的上诉时,大法官们重新修订了相关解释,以使其更加明确,避免错误适用判决,从而可能侵犯新闻自由。
根据新的解释,只有在证实媒体存在恶意或疏忽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下,媒体才会受到惩罚。在这两种情况下,欺诈的特征是“事先知道声明的虚假性”。如果媒体“在核实事实真实性方面存在明显疏忽,并且在没有给予被冒犯的第三方作出回应或至少寻求其反诉的情况下向公众披露事实”,也将被视为有罪。
大法官们将现场采访排除在该规则之外,因为记者无法在直播过程中实时核实受访者声明的真实性。新的解释指出:“在进行现场直播的采访中,如果第三方诬告他人犯罪,媒体对第三方的行为不承担责任,但必须保证媒体在平等条件、空间和突出地位下行使答复权,否则将根据《宪法》第5条第5款和第10款承担责任。”
与主审法官埃德森·法钦(Edson Fachin)共同拟定的新解释获得了一致通过。最高法院院长、大法官路易斯·罗伯托·巴罗佐于20日下午宣布了投票结果。巴罗佐表示:“一般来说,媒体不对第三方的采访内容负责。”他补充道,在删除内容的情况下,“如果发现虚假内容,必须通过正式渠道删除,或者在指控仍在数字平台上时通知受害者,否则将承担责任。”
2023年11月,法院曾作出裁决,规定如果报纸、杂志、门户网站和新闻频道发布或播出针对第三方的虚假犯罪报道,它们可能在法庭上被追究连带责任,即与其采访对象一起承担责任。所规定的责任属于民事范畴,涉及报道造成的精神损害或物质损害。巴罗佐当时表示,惩罚将取决于是否能证明媒体在对受访者陈述的调查中存在恶意或“严重疏忽”。新闻协会代表对此表示担忧,指出记者可能面临骚扰和新闻稿自我审查的风险。他们与大法官巴罗佐和法钦会面,陈述了他们的观点。会后,巴西调查新闻协会(Abraji)向法院提起上诉,称为“澄清禁令”,旨在质疑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遗漏、矛盾或“模糊之处”。该禁令无权改变判决的本质和案情,仅能澄清判决中未明确或未涉及的问题。协会要求最高法院进一步详细阐述其观点,以避免下级法院产生不同的解释,从而作出损害新闻自由的判决。这是最高法院20日审判的核心内容。
大法官们根据已故前国会议员里卡多·小扎拉蒂尼提起的诉讼对该议题进行了辩论。这一决定具有普遍影响,即对巴西所有法官和法院均有效。代表里卡多的律师拉斐尔·卡内罗和费利佩·科雷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最高法院的新决定“平衡了言论自由和人格权的原则,并明确了新闻问责的特殊情况”。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