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研究:1岁以下婴儿食用超加工食品影响免疫系统发育
发布时间: 1741086236198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1086236198

研究表明,食用超加工食品可能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产生负面影响。《圣保罗页报》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3月3日报道】巴西一项针对728名1岁以下婴儿的研究表明,食用超加工食品可能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产生负面影响,且这一影响在非母乳喂养的婴儿中更明显。

巴西《圣保罗页报》2月28日报道,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期刊《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之上。受试者为2015年至2016年间出生于巴西阿克雷州南克鲁塞罗市(Cruzeiro do Sul,Acre)的一批婴儿。

研究人员依照标准采集、储存了受试婴儿的粪便样本,并在处理后送往韩国的一家专门机构进行更高效的基因测序。数据采集期间,他们还记录了婴儿的身高、体重,并要求母亲填写问卷,询问婴儿是否接受母乳喂养以及家庭和婴儿的饮食习惯等信息。

经过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丰度较高,而这一细菌属通常与良好的肠道健康有关。

另一方面,未接受母乳喂养且食用超加工食品(如袋装零食、夹心饼干、巧克力饮品、碳酸饮料、非天然果汁、冰淇淋、方便面等)的婴儿,其体内月形单胞菌(Selimonas)和芬戈尔德菌(Finegoldia)的丰度较高。这些细菌在母乳喂养组婴儿中较为罕见,并且通常存在于患有肥胖症或胃肠道疾病的青少年或成人体内。

该研究负责人、巴西圣保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玛丽·卡多佐(Marly Cardoso)指出,此前尚无如此大规模的研究分析1岁以下婴儿的肠道菌群与食用超加工食品之间的关系,而这一阶段是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她强调,尽管受试者身处偏远之地、交通不便,但超加工食品仍然十分常见,并逐渐取代了传统食物甚至母乳喂养。

研究的第一作者、该学院博士生卢卡斯·法贾尼(Lucas Faggiani)也提到,这项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关注的是亚马孙地区(Amazônia)的弱势群体。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非母乳喂养婴儿体内的丰度较高,即便这些婴儿未食用超加工食品。据悉,这一类细菌被认为是成人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婴儿体内的高丰度可能引向早熟。

卡多佐教授强调,超过80%的受试婴儿在出生第一年内就开始食用超加工食品,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儿童在两岁前不应食用此类食品。有鉴于此,研究人员将继续监测这些儿童,观察超加工食品对其健康的长期影响。

责任编辑:段木心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