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王晗报道】巴西地理和统计研究院(IBGE)自2012年以来开展的一项调查“社会指标综合”(Síntese de Indicadores Sociais)显示,2023年底巴西的贫困和极端贫困水平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尽管贫困率有所下降,但周三(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仍有589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950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
巴西国家通讯社报道,这项研究考虑到了“货币贫困”,即一个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生活。为划定贫困线,IBGE采用了世界银行的标准,即每人每天收入2.15美元(或每月209雷亚尔)以下为极端贫困,每人每天6.85美元(或每月665雷亚尔)以下为贫困。
2023年底,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为4.4%。该比例在2012年为6.6%,2022年为5.9%。2022年至2023年期间,有310万人脱离了极端贫困状态。
就贫困人口而言,2023年的人口比例为27.4%。2012年这一比例为34.7%,2022年为31.6%。2022年至2023年期间,有870万人脱贫。
IBGE研究员布鲁诺·曼德利·佩雷斯(Bruno Mandelli Perez)认为,有两个因素可以解释贫困和极端贫困现象的减少:就业和社会福利,如家庭补助金(Bolsa Família)和持续现金补助金(BPC),后者保证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最低工资。
他解释说:“劳动力市场和社会计划福利对解释贫困减少都很重要,但劳动力市场对贫困更为重要,而社会计划福利对极端贫困更为重要。”
研究表明,东北部的极端贫困人口比例最高(9.1%),是全国平均水平(4.4%)的两倍多。在南部,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为1.7%,为全国最低。
东北部也是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达到47.2%。同样,南部地区的贫困人口比例也与之相反,为14.8%,几乎是全国平均比例的一半。
IBGE在分析贫困人口时发现,贫困和极端贫困的最大受害者是妇女、黑人和青年。男性贫困人口的比例为26.3%,女性为28.4%。极端贫困的比例分别为4.3%和4.5%。
按肤色划分,17.7%的白人处于贫困状态。在棕色人种中,这一比例几乎翻了一番,为35.5%;在黑人中,这一比例为30.8%。在极端贫困线以下的人群中,白人仅占2.6%,棕色人种和黑人分别占6%和4.7%。
按年龄组分析,可以看出年轻人的贫困率(2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5岁以下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为44.8%。在15岁至29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为29.9%。
布鲁诺·佩雷斯指出,60岁以上人口的贫困率和极端贫困率都较低,分别为11.3%和2%。他解释说:“这些人一般都能领取养老金,他们的‘收入’与最低工资挂钩。”
数据显示了社会福利对最贫困人口的重要性。2023年,劳动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每100雷亚尔中有74.20雷亚尔来自劳动。
但在收入最低的家庭群体中,即人均收入不超过最低工资四分之一的家庭,社会福利占其收入的一半以上。在每100雷亚尔的收入中,57.10雷亚尔来自福利,高于34.60雷亚尔的工作收入。
2012年调查开始时,社会福利仅占最贫困人口家庭收入的23.5%。十年后,这一比例已上升至42.2%。
2023年,衡量一国收入分配的指标——基尼系数为0.518,与2022年持平,是自2012年以来历史序列中的最佳水平。基尼系数从0到1不等,越接近0,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越低。该系列中不平等程度最严重的是2018年(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