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6月5日报道】近年来,巴西里约热内卢市(Rio de Janeiro)的诈骗案件激增,其中多为网络诈骗。根据巴西公共安全研究所的数据,截至4月,该市今年已出现近2.5万起诈骗案,甚至超过了2017年的全年数量。
巴西“G1”网站6月3日报道,数据显示,2017年,里约市共发生诈骗案件17305起;去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2829起;而在今年,仅前4个月就出现了24712起。此外,该市的网络诈骗案也在激增,从2019年的3787起增至去年的11483起。
在一些网络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会通过社交媒体或网站与老年人互动,让他们陷入情感骗局。居住在里约西区大坎普街区(Campo Grande)的豪尔赫·亚历山大·帕索斯(Jorge Alexandre Passos)就是受害者之一。
不久前,豪尔赫前往白沙达弗鲁米嫩塞(Baixada Fluminense)地区,在与一名网上相识的女子见面后失踪。数天后,他返回家中,脸上和手臂都有伤口。他称,两人见面后,他被弄晕,昏迷了至少4天,直到回到家中才慢慢回忆起一些事情。
豪尔赫称,这名女子拿走了他的所有信用卡和借记卡,在超市、服装店、餐馆和家用电器零售店大肆消费,损失达到1.7万至1.8万雷亚尔左右。
豪尔赫的儿子还提到,父亲乘坐网约车回到家时,状态很不好,“流着血,昏昏沉沉的”。
社交网络、即时消息软件和约会软件使犯罪分子无孔不入。有时,他们会将受害者引诱到一个地方实施抢劫或袭击,就像豪尔赫经历的那样;有时,他们还会获取受害者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税号(CPF)等个人数据,从而伪造水电或天然气账单,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
里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专司互联网法规的教授卡洛斯·阿方索·索萨(Carlos Affonso Souza)建议,上网时有必要养成怀疑一切的习惯。
“时常调查很重要。那个是真的账单吗?金融机构对这条信息负责吗?提供该产品的网站可靠吗?”索萨教授强调:“这种良性的对互联网的不信任感,是避免陷入诈骗的生存策略。它适用于约会软件和电子商务网站。如果某种产品的价格远低于其他网站上的销售价,请保持警惕。”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