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减缓+最低工资上调 巴西去年约1300万人摆脱饥饿
发布时间: 1710320659424 评论:0 发布时间: 1710320659424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3月13日报道】巴西社会发展和抗击饥饿部联合零饥饿研究所(Instituto Fome Zero)3月11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巴西遭受饥饿的人口数从上一年的3300万左右下降至2000万左右。

巴西“G1”网站报道,这项调查基于巴西地理与统计研究所(IBGE)发布的全国家庭抽样连续调查(Pnad Contínua)数据,统计了历年面临中度和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口数量。

其中,中度粮食不安全是指一个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不能确保一日饱食三餐,以维持健康的膳食。而高度粮食不安全往往意味着一个人长时间无法摄入足够食物,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

根据零饥饿研究所的数据,2018至2021年期间,巴西面临重度和中度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比例从20.6%上升至32.8%。但自此之后,这一数字持续下降,直至2023年的28.9%。

这项研究还指出,去年,遭受饥饿的人口数量减少与失业率下降和物价水平(尤其是粮食价格)下调有关。此外,政府的社会福利计划和最低工资调整政策使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也有利于改善粮食不安全状况。

据悉,巴西联邦政府自去年开始更改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核算机制。除了衡量通胀水平的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INPC)外,还将过去两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率纳入考量。这使得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幅提高,民众的购买力有所增加。

对此,零饥饿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巴西社会发展和抗击饥饿部长和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总干事的若泽·格拉齐亚诺(José Graziano)表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是巴西人摆脱饥饿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它影响到巴西国内的所有人,甚至包括那些收入不及最低工资标准的人。

另一方面,零饥饿研究所还基于失业率和通胀水平,测算了巴西贫困人口的痛苦指数(Índice de Miséria)。结果显示,这一指标在2017至2019年期间稳定保持在15%左右,并在随后的三年间出现大幅增长,达到21.2%。而自2022年开始,这一比例再次下降,并在次年回落至12.4%。

责任编辑:段木心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