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特里克认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于柯伊伯带。巴西国家通讯社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2月24日报道】近日,由巴西和日本研究人员发表在权威科学杂志《天文学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太阳系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
巴西国家通讯社2月23日报道,这份研究由就职于日本近畿大学的巴西科学家帕特里克·索菲亚·莱考卡(Patryk Sofia Lykawka)和日本国家天文台科学家伊藤隆(Takashi Ito)共同发表。二人认为,这颗行星可能存在于一个名为“柯伊伯带”(Kuiper belt)的遥远区域,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5至3倍。
两位研究人员在文章中指出,他们预测外太阳系的特殊轨道上存在一颗类地行星和几个跨海王星天体(TNO),这可以被视为该行星存在的可观测性特征。
在接受母校——巴西里约西诺斯河谷大学(Unisinos)新闻社采访时,帕特里克表示,模拟结果显示,太阳系(如今所知由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颗巨行星聚集在一起)并不能解释他们在可能的“行星九”发现的特征。
帕特里克本科毕业于巴西这所私立大学的物理和数学专业。他还在采访中提到,研究中预测的第九大行星距离地球超过200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就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其运行轨道位置有三种可能性:据地球200到300个天文单位、200到500个天文单位或200到800个天文单位。而目前的证据更倾向于后两种可能性。
当天,帕特里克还强调了这一发现对科学界和太阳系未来研究的影响:“首先,太阳系可能会再次拥有九大行星。此外,正如2006年冥王星被重新分类一样,我们可能需要优化对‘行星’的定义,因为一颗远离海王星的大质量行星可能属于一个新类别。最后,我们关于太阳系和行星形成的理论也可能产生变化。”